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7652篇
科学研究   225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232篇
文化理论   52篇
信息传播   174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724篇
  2013年   606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923篇
  2010年   724篇
  2009年   704篇
  2008年   858篇
  2007年   643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492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一段时间,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某些政治人物频频表示,"欢迎"新闻媒体批评政府工作.在一些地方,甚至还将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媒体批评监督写入.  相似文献   
72.
业界资讯     
2008影响中国媒体论坛在成都举办11月14日,国内知名媒体负责人会聚成都,参加2008影响中国媒体论坛,共论大事件中的媒体变局。论坛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曹轲、成都商报总编辑陈舒平以及香港大学陈婉莹教授、东方卫视台长蒋  相似文献   
73.
佘柯 《全国新书目》2008,(19):68-69
批评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在西方流行的概念。它是关于批评的理论,关注的是批评的形成过程和运作方式,拙评本身的特征和价值。"知识分子图书馆"系列就是一套当代西方批评理论家的"自选集",1999年译介到中国以来,在理论界和知识分子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图书馆。最近这套丛书又有5本新作问世,分别是三好将夫的《日美文化冲突》、约翰·卡洛斯·罗的《美国研究的未  相似文献   
74.
敏感问题,是指“容易引起群众心理波动和社会震荡的问题”①,例如灾难、事故、贪污、腐败、三农问题、就业问题、食品安全、住房改革、医保改革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闻界解开了精神枷锁,开始正本清源,恢复了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少数媒体“忐忑”试水,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切实起到了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5.
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 辞书上对“操作”一词的解释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活动。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就是在相关法律(在中国,还有党的政策及要求)的监管下,按照规程要求,对政府及官员所进行的监督与批评。这种中国特有的监督与批评的实施,涉及新闻传媒、新闻记者、社会公众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6.
所谓新闻批评是指新闻传播媒介“对不良现象和错误现象作事实陈述和说理评析的报道,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由概念可以知悉,新闻批评以揭露社会中的消极腐败现象为主,目的在于“治病救人”、“寻找负面事件中的积极意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建立和社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批评和我国新闻界的“正面宣传”有相同的目的,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我国媒介批评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批评机制是指媒介批评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是机构和制度的运作方式,是一定时代的媒介制度加批评方法,也可以说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批评方法或制度化了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78.
一张报纸能否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于这张报纸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程度。怎样拓宽批评报道的路子,增强新闻媒介的监督功能?我们《陕西科技报》从前年8月份以来,在《读者来信》版上增设了一个《公开调查》的新栏目,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79.
冉茜 《中国广播》2008,(9):72-73
批评报道的自由与通常意义上的个体和法人自由,有不同之处。我们通常说的自由,在其法定的范围内具有完全的、任意的选择性。人们对于处在自己自由范围内的事物,可以完全自主的处置,甚至放弃和牺牲。而新闻媒体对于批评报道的自由,却只能坚持不能放弃,否则便有悖新闻事业担当的社会职能和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80.
批评报道的自由不是无法无天的自由,也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而是需要并且实际享有法制支撑、政策支持并受到两者规范的自由。批评报道活动包括选题、采访、编辑、播报等一系列业务环节,是媒体围绕着制作和刊播批评报道而运作的完整过程。限于篇幅和能力,笔者不能对批评报道活动各个环节的自由依据问题,一一阐述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