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10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长期以来,分配正义范式几乎是解决教育不公正问题的唯一方案,但是教育分配正义并不能矫正微观教育活动以及教育活动中的不公正行为,也无法消除人格蔑视、尊严羞辱、身份拒绝、价值歧视等教育不公现象。本文用承认正义理论审视这些教育不公正现象,以推进教育正义从"分配"向"承认"的价值转向,实现教育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2.
课堂教学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必须承认差异性。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兼顾两头,偏爱后进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六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板演练习优先,巡视指导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鼓励优先,课外辅导优先。课堂教学应从“重教”转向“重学”,采用低起点、  相似文献   
183.
《集宁师专学报》2016,(4):58-62
笔者在对呼和浩特市残疾人就业状况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结合访谈案例从社会环境排斥、观念排斥、教育排斥三个维度分析了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基于此,从承认政治的视角出发拟构建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爱的承认、权利的承认以及团结的承认。  相似文献   
184.
文章就民事诉讼当事人事实承认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解作了一般概括 ,分析了事实承认成立的构成要素 ,论证了事实承认的效力原理和允许当事人撤回其承认的合理情形 ,探讨了当事人事实承认的程序运用。  相似文献   
185.
承认的形式以及教育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爱、权利的尊重和社会重视是承认的三种形式。获得承认是人性中的自然倾向,是每个人进行交往的动机。教育中的交往结构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结构。儿童作为完整的人,其精神品格是通过教育对他的"特殊性"的承认获得发展的。教育承认包括了爱与关怀、权利的尊重、社会重视以及完整发展的内涵。在这种承认的教育关系中,不仅儿童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有尊严的自我,培养了主体间的道德感和共通感,而且教育本身也形成了一种友爱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6.
在价值多元的伦理生活中,道德教育何以可能?本文以古代道德哲学与现代道德哲学的分野为切入点——在伦理与道德之间、德性论与义务论之间、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探讨一种对“道德”的理解。道德是多元的善的观念得以实现的主体间条件,一方面坚持普遍主义的“所有人”的道德立场,另一方面强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目的的“每个人”的价值立场。只有通过多元价值才能理解道德的同一性,同时,美好生活的多样性只有在相互承认的共同生活中才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87.
霍耐特承认理论建基于主体间性,倡导一种社会自由和社会正义.自由与正义不是抽象概念,它们融合规范与经验,普遍与特殊.霍耐特基于承认的正义理论建构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社会伦理规范.社会伦理秩序的破坏会导致个体的反抗,出现社会冲突.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具有生存论意蕴,深入到生命最隐微、最深处,是通过他人的看视而开启的一个互动关系的规范性模式,关涉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三重关系,自我的实现和规范的社会结构的形成离不开他人的接纳和我对他人看视的承认.当处于主体间性关系中的个体遭遇道德冲突或困境时,何种社会结构和制度秩序可以保障个体自由和个体的自我实现?在此,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指引出了一种可能的伦理致思方向,即尊重个体的差异和保障个体的自由,并将承认理论拓展到社会正义领域,阐明了一种基于主体间性的社会正义观和伦理新模型,以及它们可能的调适、调节的功能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8.
跟爸爸学的     
近一个月来,班上经常有小朋友反映说张朋伟骂人。每次我找张朋伟谈话时,他总是爽快地承认自己骂人是不对的,并真诚地向被骂的小朋友道歉,表示以后不再骂人了。然而过不了几天,老毛病就又犯了。我对此很伤脑筋。  相似文献   
189.
什么是惩罚教育?惩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措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把它称为负强化。教育惩罚大体可分为思想和行为两种类型,思想类的惩罚早在我国古代就实行了。例如家长对子女犯了错误后让其当着众人的面承认错误。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则实行对犯错误的学生扣思想品德分。在班会上作检查,或根据犯错误的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纪律处分。行为类的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190.
"末位淘汰"和"首位晋升"作为教师激励制度的常见模式,为大学管理部门喜闻乐用。但末位淘汰制的滥用,其风险与弊端已暴露无遗;首位晋升制的过度强化,则呈现出严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有悖新时代公平正义的基本诉求。问题在于,大学的成文规则疲于解决资源分配等初级层面的正义问题,疏于保障权利和规约权力的基本功能,不能体现教师们企盼的公平正义,尤其是"承认正义"价值。补救措施就是,慎用这类"激励"制度,避免其负面影响,根本出路则在于确保大学的成文规则规约行政权力,体现"承认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