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汉字西译>作为汉学史和汉外双语词典史上的名作,它的作者、成书年代、各个版本以及流传情况却不为国内学者所知.1813年法国巴黎出版的<汉字西译>与叶尊孝手稿本<汉字西译>的关系,曾是19世纪初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时隔二百年后,笔者探访了意大利藏叶尊孝<汉字西译>的早期重要抄本,结合欧洲其他图书馆藏该词典抄本,初步勾勒出<汉字西译>的成书以及演变流传概况.  相似文献   
52.
53.
<国初礼贤录>一卷一册,明钞本.首题"国初礼贤录上",末题"国初礼贤录终",无序跋,不题撰人.实仅一卷.半页十行,行二十二字,蓝格,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白棉纸.首页钤"翰林院印"满汉文大官印,书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抚三宝送到范懋柱家藏/礼贤录壹部/计书壹本"长方朱文木记四行(加·者为朱笔填写).首页又钤"浚仪"朱文圆印.末钤"越式不穷"白文方印.西元二千又一年九月十八日见于甘肃省图书馆.  相似文献   
54.
李迪 《中国科技史料》2004,25(4):362-372
清初抄辑本“中星解”是一些关于天文和地理的短文与图的汇编。是一本中西兼容的资料。  相似文献   
55.
结合桐花凤阁批校的程乙本《红楼梦》主事者陈其泰生平时代,首次考辨桐花凤阁批本凡二十回抄文底本乃为本于嘉庆庚辰藤花榭版《绣像红楼梦》,并参以异文比勘证明陈氏旁添文则为参照张新之妙本,佐证陈氏抄补之后二十回文本及其校勘,当系东观阁本俗本一系。附带考订2006年发现的补拙斋抄本之底本当源于三家评本,辨析所谓补拙斋抄本底本有脂砚斋本特征说法之误。  相似文献   
56.
依据抄本的缮写避讳形式,推断《红楼梦》容庚藏120回抄本的形成时代在道光元年之后。据此,进一步比勘此抄本与当时坊间流传的其他刻本之间的文本异同现象,论证容庚藏本实乃远于脂本、程甲本和东观阁本版本系列,而更近于程乙本版本系列。通过异文举证,考定该抄本在缮写时很可能参校了道光壬辰王评本;并以光绪丙子王评本、光绪大观琐录本等佐证容庚藏抄本并非《红楼梦》早期版本。同时,证伪了"它的存在已经使《红楼梦》120回抄本早于第一个排印本的结论成为可能"之判断。  相似文献   
57.
顾炎武《日知录》中"素夷狄行乎夷狄"一条,向来为研究清代思想史与政治史的学者所重视,但各家所依据的文本略有小异,所作诠释尤其大不相同。文章就此两方面略加梳理,提出若干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58.
幸运     
我曾经计算过,尽我有生之年,每天读一本书,连我自己的藏书也读不完。何况还不断购进新书,何况还有图书馆里难计其数的书。这真有点令人绝望。可是,写作冲动一上来,这一切全忘了。爱默生说得漂亮:"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够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  相似文献   
59.
本期“我的摘抄本”栏目为大家奉上的是张玲和焦美琦同学的“摘抄本”。他们或摘抄名人名言,或摘抄精美文段.表达自己对才学、美丽、人生、母爱等的感悟。同学们在读了这些“摘抄本”以后,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吧?不妨将你的“摘抄本”也展示出来和大家一同欣赏吧。欢迎集体投稿;对于单独投稿的同学,我们也不会忽视哟!你们的作品将在被整理后分专题刊登。  相似文献   
60.
丁耀亢是明清之际有代表性的作家 ,而佚著《问天亭放言》则是研究其成长道路、思想嬗变、创作成就 ,特别是青年时期生活经历的重要诗集。笔者尝见张维华先生找人抄写的《问天亭放言》过录本 ,此本与张崇琛教授所见本文字颇有出入 ,不是一个系统。传抄本容易出错 ,诸本此是彼非 ,各有长短 ,故很有必要广搜存世抄本 ,加以汇校 ,整理出一个较为完善的定本 ,以便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