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3篇
教育   227篇
科学研究   375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投入产出方法与网络分析方法相结合,从物化的创新扩散角度,考察了长三角三省市制造业部门之间的创新网络.研究得出:江苏制造业内各部门之间创新联系最紧密,浙江次之,上海最后;从三省市整体上看,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提供了主要的创新来源;从三省市整体上看,创新吸收较多的部门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相似文献   
52.
张炎治  冯颖  张磊 《资源科学》2021,43(6):1153-1165
研究碳排放增长的多维、多层动因,识别关键的增排产业链和增排路径,对于宏观减排政策制定和微观减排路径选择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利用结构分解和结构路径分解的分析方法,从总体、生产阶段、产业链3个层次对中国碳排放增长进行了递阶分解分析,识别出了2010—2015年中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因和路径。研究结论表明:①需求规模变化是中国总体、生产阶段、产业链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影响因素;②煤炭消费发挥着减排作用且贡献巨大,但其他能源的增排效应使煤炭的减排贡献大打折扣;③能源效率变化对各生产阶段的影响为正且呈递减趋势,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第一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具有显著减排效应,对其他生产阶段具有轻微增排效应;④需求规模变化和直接消耗系数变化是多数增排产业链的最大影响因素,30条增排路径占中国2010—2015年碳排放增加量的25.7%,构成了碳排放增加的关键路径和动因。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
针对传统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中指标不完善的情况,文章采用投入产出原理对资源产出结构、资源耗费、资源利用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构建新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传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不足,这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引进、实施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前有关港口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评估基本上还停留在其初始效应的研究上.如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涵盖到其波及效应,乃至全部效应,值得认真研究.本文试图结合最近的上海市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准确评估上海港口及相关产业的全部经济贡献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55.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图书馆是社会对数字化信息资源需求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用信息工具管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收藏库,而且是一个综合收藏、服务和人们开发利用的环境,此环境支持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创作、分发、使用、保存的整个生命周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行是一个社会性大系统,需要信息技术部门、科研教育机构、资源生产行业和信息服务单位共同参与。因此,只有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统筹安排,协调分工,方可有效地实现信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上,众多学者业已指出,必须打破条…  相似文献   
56.
中国31省市2010年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李志敏  廖虎昌 《资源科学》2012,34(12):2274-228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31省市2010年水资源利用效率状况进行研究。研究显示:①北京、内蒙古、黑龙江、上海、福建、山东、河南、新疆8省市的水资源投入产出达到了DEA有效,这表明,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其他23个省市应该参考和自己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省份进行学习;②整体上看,除了经济特别发达的省份,如江苏、浙江和广东外,绝大多数省份应该加大水资源方面的投入,实现规模效益;③对于水资源储量特别丰富的省份,如湖南、湖北,应该建立起节水机制,同时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7.
知识创造视角下客户协同产品创新投入产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雪  张庆普 《科研管理》2012,33(2):122-129,155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是企业纵向协同创新的重要形式,它需要客户和企业各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客户协同产品创新过程由七个阶段组成,期间伴随着实体产品和新知识的产生。为了衡量这种新兴创新模式的投入产出效果,从知识创造的视角出发分别确定了企业与客户协同产品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要素,并以某企业为例,为其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推演模型机理,演示模型应用。研究意义在于:与传统的对于企业创新成本的机械式汇总分析相比,论文根据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的阶段性和动态性特点所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对各组成阶段之间的关联关系与互动效果给予计量,从而为客户协同产品创新决策提供新的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58.
中日贸易对碳排放转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献金  李妍芳 《资源科学》2012,34(2):301-30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日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目前的碳排放量较十年前增长了两倍多,然而日本的碳排放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中日两国是否由于贸易产生了碳排放转移现象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别分析了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和日本由于贸易引起的相应部门产生的碳排放转移量;利用LMDI法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这三个角度分析了其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和日本碳排放转移变化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这三年中国由于出口到日本引起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值要大于日本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值,中日贸易存在着碳排放转移现象。规模效应对转移至中国和日本的碳排放量在三年的变化一直起正向作用,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中国碳排放转移变化值都由负向作用变为正向作用,对日本则反之。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9.
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SDA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丽丽  王媛  毛国柱  赵鹏 《资源科学》2012,34(12):2382-2389
本文基于简化的非竞争型可比性价值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了2002年-2007年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情况,发现中国的进出口和净出口隐含碳呈上升状态。其中,2007年净出口隐含碳(1928.93Mt)是2002年(615.12Mt)的3倍多。出口隐含碳的增加是导致中国净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隐含碳增加的原因,本文应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将我国的出口碳排放分解为碳排放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出口结构、出口总量四个方面。结果显示:2002年-2007年除了CO2碳排放强度效应为负值外(-20.00%),其余三种因素的效应均为正值,出口总量是导致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驱动因素(106.58%),其次是中间投入结构(10.80%),出口结构的影响很小(2.62%)。对第二产业的SD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出口隐含碳大部分来自于重工业,其次是高科技工业、轻工业和其他制造业。对轻工业和其他制造业而言,出口结构对隐含碳排放量有抑制作用;对高科技工业而言,中间产品的投入结构对隐含碳排放量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绿色产业开发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其经济效应就是发展绿色产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收入增加,如生态旅游收入等,以及由生态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减少,即负损失,主要体现在投入产出效应、机会成本优势、产业带动和结构优化等四个方面,通过绿色产业开发的经济效应,有助于提高节能环保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地区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