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8481篇
科学研究   566篇
各国文化   263篇
体育   258篇
综合类   232篇
文化理论   208篇
信息传播   135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879篇
  2013年   816篇
  2012年   938篇
  2011年   1555篇
  2010年   1638篇
  2009年   1350篇
  2008年   2136篇
  2007年   1870篇
  2006年   1591篇
  2005年   1871篇
  2004年   2316篇
  2003年   853篇
  2002年   593篇
  2001年   643篇
  2000年   668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952.
散文是一种最自由的文体。它的特点是亲切随便,朴素自然。它像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我国古代名家谈到散文时,常用水来作比喻。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时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遇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用水来比喻散文的自由,真是再确切不过了。现当代散文的特点,就是笔法上的解放,不必那么严谨、拘束。鲁迅说:散文的写法“大可以随便”,有点“破绽”也不妨。这是很有独创的见地。 但文体无论…  相似文献   
953.
枚乘《七发》传一代文风,定一体风格,开创了汉体大赋的新气象。此赋构思布局,精心安排;另外,“腴词云构,夸丽风骇”:①铺写起伏,文势曲折;②想象奇特,形象壮丽;③笔势多变,用辞富赡。  相似文献   
954.
兀鹫与风     
陈明聪 《小学生》2007,(10):38-38
东非大草原上,一丝风也没有。一位鸟类学博士与他的一名学生,发现一只兀鹫在一棵孤零零的树上落下了双脚。"现在应是兀鹫猎食的时间,为何它还在这偷懒歇息?难道它忘记了窝中嗷嗷待哺的幼鹫吗?"学生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95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构思设计了太极拳处方教学。太极拳处方教学目标要全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情绪健康、智力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交健康;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各种锻炼空间,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56.
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继承、发展了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并借鉴了古代散文的笔法,可称之为带有散文特点的白话笔记小说.这一创作实践,再次昭示了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57.
    
鸣铎 《围棋天地》2007,(4):88-88
喷薄而出。一朵火焰,像花瓣在疼痛中打开自己,矫矫之影,巍峨在仰望之上。 站在梦幻与真实的交点,站在生与死的边缘,灿烂的篇章迎风展开,点燃东方,黑暗,在四周雪崩一样溃散。  相似文献   
958.
2007年3月30日,由河南省作家协会和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李爱华纪实散文《西藏日记》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作协、河南省文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等单位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及部分原赴藏支青代表共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西藏日记》由现代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反映上世纪60年代郑州青年学生奔赴西藏高原,参加屯垦戍边建设的作品。作者李爱华15岁进藏,从一个普通的支边青年成长为一个党的基层工作者,风风雨雨走过40年。她忘不了在万里高原上屯垦戍边的激情岁月,忘不了参加西藏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住在藏胞的帐蓬里与他们同吃同住的日子,忘不了雪域高原上那些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忘不了风雪弥漫、苍凉古朴的雪山、丘陵、草地,更忘不了工作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那些孔繁森式的援藏干部……于是,她凭着追忆,把当年和支边战友的故事一个一个真实地记录下来,以纪实散文的形式,写出在西藏高原那段值得纪念的历史足迹。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给予《西藏日记》较高评价。大家认为,李爱华的作品思想纯净,文风朴实,语言细腻、质朴、感人,是对传统精神记忆的唤醒,使人再次回想起那充满理想与激情的青春岁月。而该书的出版,也填补了国内至今写支青生活涉及到东北、西南、中原、西北等多个地域而唯独没有西藏的空白。  相似文献   
959.
格非 《中学教育》2007,(9):12-13
1971年9月,我们村庄像变戏法似地一夜之间变出了一所小学。一些略微识得几个字的农民于是也就一夜之间变成了我们的老师。这所学校开始时竟然是露天的,后来搬入一座破庙,用麦秸秆和泥巴糊了几排课桌。再后来新建的校舍落成,但课桌仍然是泥砌的。所不同的是,麦秸秆和泥巴糊成的桌面上刷了一层白石灰。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将铅笔扎入桌面,时间一长,几乎每张课桌上都布满了一个个圆洞。到了春天,这些洞里住进了蜜蜂,当那些  相似文献   
960.
秋风乍起时     
水中时卷时舒的云彩,渗透在涟漪的纹理里悠然地荡漾,随意地变幻,在一片起伏的蓝绿中投下浅浅的阴影,如同湖水莞尔一笑时不觉浮起的酒窝,摄人心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