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02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看见     
我坐在书桌前看书,一抹月色透过窗帘照射进了房间。月光洒在书页上,不偏不倚地照在"母亲老了"这句话上。我微微愣了一下,想到母亲,泪水瞬间充斥了眼眶。(1)不知不觉中深秋已经来临,枯黄的树叶打着旋儿飘向地面,又无声地落下。凛冽的风寻找到衣服的缝隙便迅速钻了进去,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将衣服裹紧,随着拥挤的人群,走出校门。一抬头,便看见了母亲。  相似文献   
12.
刘建春 《江西教育》2011,(11):34-35
<正>[片段一](《散步》)师: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些生命?(生读书、思考)生: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师:对,这是从文中"我"的角度来看的。如果按照我们的表达习惯,改为"我们一家人在散步"好不好?生:不好。文中突出交代具体是哪些家人,表现对家人的尊敬、亲情。师:真好,那从别的视角来看还有吗?(生浏览、思考)生: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  相似文献   
13.
14.
小猴病了,太阳快要下山了,小猴捧着一个大西瓜,从姥姥家回来了。(此处是否可以重新分段?)因为天气闷热,走到一半,小猴中暑了(最好写几句小猴此时的样子)。正在这时,树林里走出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狐狸。小狐狸眼尖,定睛一瞧:“哈哈,那里放着一个大西瓜!”小狐狸心想:“今天运气真好,捡到一个西瓜”!它跑了过去,将西瓜搬了起  相似文献   
15.
此岸是荒芜的野草,彼岸是明媚的花海。——题记碎碎的阳光斜射入窗中,映衬的是窗前那张分外沮丧的脸,在瞬间被放大,刺激着瞳孔,又一点点被无穷缩小,让人的心都惶惶地沉下,似乎已不会再燃起希望……连续几次的考试失利,让女孩原本就不堪一击的心又一次破碎,宛若那暖阳穿过层层枝叶后,最终仍是碎了一地,无法缝合。她倚坐在窗前,  相似文献   
16.
<正>一、扣题质疑,导入新课1.(板书梅花)请学生们朗诵关于梅花的古诗。2.(板书魂)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梅花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文中的事都是作者的回忆。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虽然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听了一堂五年级的阅读课《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自然段有总分结构的特点。课堂上,执教教师都是围绕总起句要求学生找找文中具体表述的句子,抓住关键词理解。整堂课听下来,让人感觉很乏味。面对这样一篇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困难的文章,怎么教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应海 《阅读》2015,(11):18-20
在不少记叙文中,都存在着与文章线索、主题等相联系的关键词句。它们或对理解文意起到关键作用,或标志着文章的线索与主旨,或凸显人物形象、展现事物特征,或在文中有着重要的转折和过渡功用。在我们阅读时,如果能准确抓取这些关键词,就能轻松地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主旨。那么,该如何去抓取文中的关键词呢?一是找那些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比如表示时间的词语、表达情感的词语、交待方位的词语,以及事物  相似文献   
19.
杨裕华 《阅读》2015,(10):20-21
天天:最近,我在做阅读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题目,可怎样才能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呢?晓晓:我也不太明白啊,我们去请教杨老师吧。杨老师: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就是把词语的意思放在文章里来理解,从上下文中找到能表现这个词语意思的关键内容。具体来说,主要有这样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熊熊 《收藏界》2016,(4):41-45
清初有一款民窑青花瓷画很别致(图1):净素的器物内底上画着一张香几,香几上安放一只香炉,香炉中有一两缕青烟在袅袅燃升(见图2-图10)。这幅看似简单的瓷画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流行一时,表明它的内涵其实并不简单。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呢?本文对此试作探讨。中国古代一直有焚香的习俗。最早的相关记录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当年尧舜禅让,舜接帝位后,"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见《尚书·舜典篇》)文中的"柴",是指烧柴告天,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