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4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3422篇
科学研究   1025篇
各国文化   570篇
体育   371篇
综合类   1295篇
文化理论   383篇
信息传播   4724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425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1272篇
  2014年   3386篇
  2013年   2446篇
  2012年   2634篇
  2011年   4918篇
  2010年   4095篇
  2009年   2651篇
  2008年   3273篇
  2007年   2166篇
  2006年   1830篇
  2005年   1928篇
  2004年   1507篇
  2003年   1562篇
  2002年   1306篇
  2001年   1247篇
  2000年   828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朱震 《阳光搜索》2005,(3):38-41
在泰国旅行20天,前前后后就在曼谷呆了近一半的时间,我是如此迷恋在那陌生城市漫无目的游走的感觉。可我又该怎么形容曼谷这样的城市?热情、自由、精彩、开放、安全、信仰、色情、放浪、慵懒、颓废、迷乱……  相似文献   
102.
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创作者赋予作品发挥某种功能的潜力 ,而接受者则实现这种功能 ,使文学作品获得真正的生命。因而 ,文学鉴赏是鉴赏者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审美再创造和心灵再创造 ,其深层的本质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直接观照 ,是对人类生命主体的深刻体验。正是这种对生命的体验与不懈的追求 ,才使鉴赏者产生深沉博大的审美快乐而走向审美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3.
104.
孙德宏工人日报社社长文学博士、高级编辑。现任工人日报社社长。曾六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通讯《寻找时传祥》获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选入全国初中、高中语文课本。著书有《新闻的审美传播》《中观新闻论》《新闻演讲录》《孙德宏社评选》《凝望——一七几几年:曹雪芹康德们的故事》等10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领军人才"。国内多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文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大文学院博导。  相似文献   
105.
106.
教师道德规范是师范生未来从事与教育及教育相关职业的行为准则和遵循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与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必须同步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师德规范培养的现实困境在于有效性培养课程的缺乏、针对性评价机制缺位和科学性职业认同缺席。要想纾解这一现实困境,就要做到合理设置课程、效果优先;重构评价体系、强调成效考核;优化职业待遇、彰显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107.
另辟蹊径——从日本的几本畅销书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能否有市场,内容当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作为编辑,能否找到好的选题和作者,是决定胜败的第一道关口.而有了好的作品,还需要通过适当的营销手段开拓市场,提高读者的认知度.日本近年的畅销书诞生背后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8.
郭沫若与翻译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是中国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他既是诗人、文学家,又是翻译家,所以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谈他。郭沫若写传记的时候写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说他自己通过传记想写一个自我的历史,所以我们说"自我"好像就是郭沫若思考的主线。由于他具有现代性的传记,郭沫若大概是第一个创造现代性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9.
未来阅读     
《青年记者》2008,(13):85-86
2004年,美国文学基金会推出了一份名为《处于风险中的阅读》的报告。无独有偶,2007年11月发布的新报告升级了这一观点:《读还是不读:一个全国性的命题》,该文将纸质读物的销售造成的纸张浪费与贫穷、卫生保健等社会问题同提,认为这些都是影响纸质读物前途的问题。几乎同时,《新闻周刊》刊发了题为《未来阅读》的封面文章,认为人们在未来丝毫不会减少阅读,  相似文献   
110.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种文体写作,是100年前的新生事物.它最早诞生于和中国文化有密切血脉关联的日本汉学界,尤以明治一朝蔚然大观.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前后达到10余部之巨,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堪执当时中国文学史研究之牛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