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1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教育   90238篇
科学研究   5224篇
各国文化   473篇
体育   1126篇
综合类   2858篇
文化理论   695篇
信息传播   8512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988篇
  2022年   1085篇
  2021年   1030篇
  2020年   1034篇
  2019年   1106篇
  2018年   590篇
  2017年   1321篇
  2016年   2183篇
  2015年   4042篇
  2014年   10303篇
  2013年   7697篇
  2012年   8144篇
  2011年   9835篇
  2010年   8134篇
  2009年   7937篇
  2008年   9793篇
  2007年   6963篇
  2006年   5224篇
  2005年   4362篇
  2004年   3729篇
  2003年   3487篇
  2002年   3155篇
  2001年   2451篇
  2000年   1959篇
  1999年   642篇
  1998年   427篇
  1997年   318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9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282.
在一个国与国、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部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的全球经济时代,学会沟通至关重要。从写出商业信函到主管找员上谈话,从开会到组织项目攻关,等等,沟通无处不在。沟通能力,成为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83.
梁光华先生的《汉语汉字论稿》一书 ,收录了梁先生近年来的论文四十篇 ,内容涵盖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词汇学、方言学、文化语言学等诸多领域。本书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注意发掘新问题 ,开拓新思路 ;2、占有丰富的材料 ;3、科学的研究方法 ;4、注意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洋洋洒洒三十余万言 ,均表现出梁先生深厚的语言学功底和敏锐的视角 ,是一部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力作 ,一部值得语言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一读的好书。需要商榷的一点是轻重唇音的分化时间问题 ,梁先生主张二者分化开始于唐末 ,完成于宋初《集韵》时代 (公元 1 1世纪初 )。而笔者则认为二者的分化应开始于南朝末年至唐代初年 (公元 6世纪末至 7世纪初 ) ,完成于唐代中期。  相似文献   
284.
有目的、有计划,设计教学语言,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其在课堂上保持清晰的感知,启发周密思考。  相似文献   
285.
286.
本主要以近年来成都平原最新考古资料为依据,并结合献资料对成都城市的产生和形成进行了再研究。本认为早在4500—3500年前,成都平原就具备了产生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宝墩古城、三星堆古城到成都十二桥宫殿建筑群遗址,是成都早期城市产生和初步形成时期,开明王朝迁都成都,形成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因而成都是具有4500年悠久历史的化古城,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明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287.
288.
绝大多数学体学家对本的阐释模式是:选择或说寻找语言特征来证实自己对本意义的假设。这种模式可简写为模式1:学意义(寻找)语言特征。也有少数体学家的阐释模式恰恰相反:先描写语言特征,然后才进行本阐释。这种模式可简写为模式2;语言特征(寻找)学意义。大家一般推崇前一种模式而驳斥后一种,信为模式2远不如模式1客观。本则认为,语言和意义是共生的,独特的语言特征表达了独特的学意义,因此,模式2有自身的存在价值,不可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289.
潘月婵 《师道》2007,(7):79-7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分几段,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写作特点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以及用什么方法去求得对文本部分与整体的理解。为此,教学中,我着重抓了“释读”和“旁联”两个环节。即要求学生对实际语言环境中的具体词语给予恰当的解释和理解,  相似文献   
29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目标的实施须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