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章通过对“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概念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在聋教育界对“自然手语”概念理解的几种错误:目前聋教育界对“自然手语”有使用范围和理解过窄、评价过低;对“文法手语”有使用范围和理解过宽、评价过高。重申了在各级聋校使用“聋人手语”为教学语言建议。  相似文献   
82.
本提出描述C语言表达式的法,并由该法生成算符优先矩阵和算符优先函数,讨论了C语言表达式的特点和语法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83.
《马氏通》(以F简称《通》)出版于1898年,它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系统的一部语法作,它的出版突破了古法研究只围绕字的音、形、义进行的旧框框,结束丁汉语“有规律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拟而揭示之”的局面(《通·后序》);它以“字类”、“句读”为重点,以“正名”为总纲,  相似文献   
84.
刘壎是宋元之际著名的文士,《隐居通议》选评历代文人的文章,以此来表达他的文学见解:提倡文法的应用,注重脉络条理、结构统一;将风骨、简严、自然视为文章风格的指归,并提出"揫敛"的方法;散文内容上,强调根据性理、祛腐趋新;重视散文史论的提炼和总结,首倡"江西(文派)体",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5.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在思想、内容上堪称典范。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无论从当前的语文课程目标还是从课程内容看,中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主要锁定"领悟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诵读"、"背诵"等目标。基本停留在强调识记的陈述性知识的层面上,而古诗词中所蕴藏的技能、策  相似文献   
86.
晏杉  秦溱 《教育教学论坛》2012,(30):151-153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是使职业教育达到有效培养的最直接形式。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有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如何使学生通过有"行动"导向的完成工作,结合教师的行动评价和指导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何真正实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如何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活泼生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7.
学英语的人有时候会注意到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异.其实世界上有很多种类的英语,不只英式和美式两种而已.光是在美国境内就有好多种不同的美式英语的方言.如果你在美国波士顿、纽约、迈阿密、达拉斯、洛杉矶等地区呆过的话,你会发现这些地方的发音、词汇,甚至于文法,都跟其他地方稍有不同.同样的,在英国,你如果在伦敦、伯明翰、利物浦、爱丁堡、柏林等地呆过的话,也会发现各城市的差异.  相似文献   
88.
清末民初(1900-1925)的国文国语课程知识以文法知识为核心,其知识选择与建构源于《马氏文通》,课程知识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国文国语教科书中。这一时期国文国语教科书在进行课程知识建构的同时,也在进行文法知识的研究,并成为当时文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文国语教学领域,文法知识建构的初衷是帮助学生"会通"、"析文"和"作文",但当语言学发育成熟后,语言学的本体研究才影响到语文教学,获得语言知识也成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渐渐背离了"会通"、"析文"的方法性点拨的初衷。  相似文献   
89.
英语中的IT和汉语中的“它”常用来指物,即除人以外的其他事物。汉语里“它”的使用有一条规律:尽量回避使用“它”,或者重复名词,或者省略不用。这是语言学家们经过历史的考察早已注意到的事实。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对“它”的用法做了非常透彻的论述,他说:“中国现代汉语里不大用得着中性的‘它’,尤其是对于非动物。草木什物之类,若在主位,就往往用名词复现,若在目的位,就可以不说出为常。”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也说:“‘他’字称人为常,称物较少,通常我们把那个物件的名字复说一遍,或是能省略就省略。”根据赵元任先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0.
《太原大学学报》2007,8(1):F0002-F0002,F0003
文法系是太原大学最早创办的应用型文科系,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本系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特色鲜明。现有秘书和法律事务两个专业。秘书专业于1999年被确定为学校重点专业,2002年通过山西省教委验收,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试点专业。2005年秘书专业被市教育局认定为太原市教学改革重点示范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