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01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理辍学的成效,韩国政府推出新举措,即在每个地区建立一个辍学学生综合资助体系.以系统应对辍学问题.韩国应对辍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2.
徐世昌在东北担任总督两载,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措施,从内政到外交,从政经到文教,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在东北地区史上是空前的。虽然徐世昌的改革必然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最终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但这场改革对全面推动东北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是不可低估的。东北城市的早期近代化也由此开启。  相似文献   
103.
李觏及其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江西籍有深远影响的进步政论家、教育家、哲学家。本文根据他在当时两次重大政治改革中的进步态度和理论影响,根据他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从隋唐进入宋明时期之伊始,开启唯物主义反唯心主义理论之争的先声等史实,论述了李M思想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拟以对长期寓居香港的两名早期维新思想家何启、胡礼垣的洋教观及与他们新政理论的关系做梳理与简评 ,以探讨那个时代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 ,西学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心理与变化  相似文献   
105.
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中,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学堂的建立,留学生的派遣,以及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和女子教育的开启,都为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却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正是清政府仍想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的目的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6.
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官制改革是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项政策的出台是由世界立宪潮流趋向力、封建皇权专制导向力、地方官吏之背向的反作用力、社会舆论的意向力、新政之指向力等诸因素推动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7.
捐纳制度是清政府一大弊政,存在有二百余年。延至清末,它完全成为清政府难以根治的恶疾。在清政府进行的王朝自我挽救的新政改革中,朝野上下对革除捐纳抱有热切的希望,但清政府不仅没有革除它的自觉和能力,反而变本加厉,大行捐纳,致使吏治腐败益加败坏,最终新政失败,清朝灭亡。  相似文献   
108.
清末新政时期,在天津官方的支持与主导之下,多元互动、官民携手,初步构建了一个以国家行政力量为主,辅之以地方精英势力和市民组织的新型的城市管理网络。这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促进了天津向近代化城市迈进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9.
1901年至1911年清政府宣布推行“新政”,提出了包括发展实业在内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广西当局积极响应。大力倡行,通过设立实业机构、调整实业政策,兴办实业教育,招徕外资等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了广西实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0.
第二次政治选择:辛亥革命以后的多党议会民主模式 辛亥革命以后,仿效西方现成的议会民主政体,以推动中国现代化,是百年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二次政治选择。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主观上的原因。当时的政治精英思想当中有一个相当普遍的共识,即认为西方的议会民主政体是最先进的一种政治体制,放之四海皆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