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53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新词产生快、范围广,暂时没有权威规范的英文翻译,而国际交往的增多使汉语新词的英译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和发现了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将来找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2.
对2013年出现的新词新语进行分析,探讨新词新语的产生方式及传播特色,以及我们应怎样看待新词新语对当今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汉语网络新词独具中国特色,在简要介绍了语用分相说与综观说之后,以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论为理论基础,对汉语网络新词的翻译进行探讨。指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综观的视角出发,参照认知结构,顺应社会语境,注重文化衔接,最终提高汉语网络新词译文的准确性与得体性,从而有效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4.
汉语新词犹如一面镜子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变化。英译时,只有明确其内涵意义才能表达出此类词汇的实际意义。同时,也应该通过各种策略来传递汉语新词的"新"和"异"。  相似文献   
75.
微博,是用户即时传播、分享信息的网上平台.微博发展迅速,微博用语新颖、别致,其中出现的新词新语有多种不同的构成方式,有附加词缀类,谐音类,方言推广类,概括事件类等等.本文列举不同类型的微博新词新语,并与英语新词的构成方式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的构成方式有加词缀、谐音、双关、缩略、仿拟、借代等六种.通过归类和对比,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微博中的语言现象,进而指导语言学研究与规范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76.
以"光盘行动"为例,探讨「カセット」效应在新词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灵活对等"的翻译原则优于"形式对等"的翻译原则,但采用后者的翻译并非一无是处,在特定条件下,反而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其思考,取得更好的翻译效果,这就是「カセット」(吸引力)效应。译语独立性的极值是当译语意义为0的时候。作用在以新生词汇为对象的翻译活动中,即为"以新译新"。  相似文献   
77.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语篇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每一个新的语篇都存在一些新词,词汇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学生词汇量贫乏,在语篇教学阅读中对词义的辨别能力差,学生面对这些新词时往往不知所措,成了学生学习和理解语篇的一个障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整体阅读和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必须重视语篇教学中对新词的正确、高效处理.本文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实践出发,对语篇教学中新词的处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8.
《旧五代史》的新词新义比较丰富,是研究唐末五代语言很好的断代语料,体现出汉语词汇发展的新面貌。文章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选取若干词语,探讨该书在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价值。这些词汇或词义的抉发,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词典的编纂修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9.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表现在词汇上,就是新词新语的不断产生以及旧词语的逐渐消亡。本文主要讨论了近来产生的网络新词的一些情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何为新词新语;讨论新词新语的意义;现阶段网络新词产生的背景、分类及其特征;网络新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化。  相似文献   
80.
周乐 《教育文汇》2014,(22):25-26
不久前,观摩一位青年教师的阅读课。这位老师字词教学意识很强,他花了不少时间讲生字新词的词典释义,并指导学生反复读写。这种教法并不错,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近日读薛法根老师执教《番茄太阳》的课堂实录,揣摩其中两个课时词语教学片段,我似乎发现了那位老师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