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04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498篇
教育   60172篇
科学研究   6699篇
各国文化   409篇
体育   4297篇
综合类   3194篇
文化理论   1295篇
信息传播   81338篇
  2024年   604篇
  2023年   2614篇
  2022年   3014篇
  2021年   3286篇
  2020年   2643篇
  2019年   2218篇
  2018年   1340篇
  2017年   2240篇
  2016年   3019篇
  2015年   4610篇
  2014年   9824篇
  2013年   8425篇
  2012年   12227篇
  2011年   12349篇
  2010年   10164篇
  2009年   10468篇
  2008年   12821篇
  2007年   9863篇
  2006年   8382篇
  2005年   7841篇
  2004年   7684篇
  2003年   6803篇
  2002年   5239篇
  2001年   4276篇
  2000年   3157篇
  1999年   559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赵东 《新闻采编》2001,(3):34-34
山西阳泉电视台创办的以社会性、监督性为节目定位的《111报道》已播出230余期了。该栏目中70%以上的片子涉及新闻事实调查的内容。因此,它的调查性呈现为区别于一般专题片的特征而逐渐被强化。 就已播出的调查性节目来看,大致可概括为两种形式:一个是以事件调查为主的,另一个是以社会现象调查为主的。无论哪一种形式,它与专题片本质的区别就在于记者既是调查性的体现者,又是调查性的实现者。记者作为节目结构的支撑点,有着不可  相似文献   
192.
现在,报纸新闻出现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方面,不少新闻的采写摆脱了依从文件、简报的窠臼,深度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表面性平面化的新闻依然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过好采访这一关,特别是没有解决怎样提问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怎样提问才能问得深、挖得透、写得实。这里面首先有一个如何创造一种和谐的交谈环境,使采访对象谈出记者所需要的东西来的问题。笔者进入新闻界20年,在提问中既有比  相似文献   
193.
重大事故报道的新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报道,一般有这样几种:事故发生的动态消息;抢救伤亡者的事迹通讯;分析事故原因的新闻综述(调查)等等。而读罢《人性的光芒──从“10·3”看广西人的父母心》一文,(全文附后),却令人思考再三后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报道还可发掘出更新鲜更美好的主题。 谁都不愿意出现事故,特别是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然而,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又难以避免包括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事故,尤其是在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的一刹那,人的求生本能,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爱……  相似文献   
194.
195.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队伍的不断壮大,新闻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新闻工作职务“触法”现象也随之屡屡发生,由此引发的新闻诉讼呈上升趋势。本试从新闻工作角度,对其职务“触法”问题作些探讨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6.
<正> 2000年是我国新闻网站发展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的一年,许多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工作,在这一年有了比较正规的开端。中央和地方传统媒体对网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使新闻网站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比较有气势的整体性亮相在国际互联网舞台上,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一大亮点,引起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97.
安泰 《新闻知识》2001,(8):39-40
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吸引读者的注意。   导语的“导”字,含有“开始、启发、吸引”三个涵义。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闻学者洪天国在《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一书中说:“一条优秀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   根据…  相似文献   
198.
新闻—信息还是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新闻知识》2001,(10):13-14
尽管学术界对“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仍有不同的意见,但几十年来涌现的形形色色的有关新闻的定义从来没有从根本上动摇陆定一这一定义的权威性地位。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新闻的定义大都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憾,而不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比如说,事实说就是将新闻的本源当作新闻的属概念;手段说更是将新闻放进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属概念中。他们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符合下定义的逻辑规则。随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深化,新闻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两种流派。一种是仍然认同于“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将…  相似文献   
199.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有效的职业手段,成为当前新闻界热门话题之一。隐性采访的可行与不可行,各方人士各执一词。笔者就大家的讨论加以整理归纳,并得出一些粗浅的看法。隐性采访的特殊作用《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1996年新华出版社)将隐性采访定义为:“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如今被新闻界评价为:“已经成为焦点类节目的有力武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隐性采访是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形式。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是相辅  相似文献   
200.
一兵 《军事记者》2001,(3):19-19
江卫阳常说:“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了我,使我这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党的新闻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