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严诚 《科教文汇》2011,(13):63-64
本文以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为研究话题,避开《水浒》作者是何人的争议,在以施耐庵为《水浒传》作者的前提下,探究江苏里下河地区认定施耐庵故里是当地的缘由。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大丰市施耐庵公园,有施耐庵塑像碑座文。其主要内容根据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近来《水浒争鸣》第十三期有陈传坤先生《〈施耐庵墓志〉辨正》[1]一文。前后两文,在客观上正是互相呼应。究其实际,前者难以取信于人,后者也未能给《施耐庵墓志》真正辨出其"正"。  相似文献   
13.
明清章回小说之所以形成自身特有的面貌并成为经典,得益于小说"评"、"改"一体的形成方式,这一现象是评点这一文学批评形式对小说文本的"再生"。在《水浒传》诸多版本中,双峰堂刻本、容与堂刻本、袁无涯刻本和贯华堂刻本的评点者都是在改写小说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评点,并在不同层面上促进了《水浒传》经典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围绕活动"主题"或"问题"来展开教学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应树立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更是越来越低,对于一些问题一是不敢问,二是不愿问,三是不知怎么问。"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活动得以进行的关键。"在开展"水浒"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我积极引  相似文献   
15.
凡是看过《水浒传》的人.都会对作者写武松打虎的妙笔赞叹不已。同学们。你们知道施耐庵为什么能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这么栩栩如生吗?施耐庵是一位写作态度十分认真严谨的作家。为了了解老虎的习性,他曾不顾危险,跑到人烟稀少、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老林,爬到大树上,蹲在那里长久地观察老虎的生活动态与捕食动作,还不辞劳苦走访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搏斗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韩起 《精武》2005,(9):42-43
鲁智深爱使腿,起脚踢裆是他的拿手好戏。譬如他的“成名作”——三拳打死镇关西,就是靠踢裆拿下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那镇关西郑屠奔向鲁智深时,手里是握着刀的。从格斗的角度论,那一刹,刀是鲁、郑二人关注的焦点——郑屠要用刀捅鲁智深,而鲁智深,他不管施用何种手段,必须把对付刀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7.
施耐庵在《武松打虎》中,把人和虎都写活了,再现了惊心动魄的打虎场面。 下笔之前,他不顾危险,深入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里,躲在大树上,仔细观察老虎的生活习性和捕食的动作,以便真实地描写虎的神态和动作。他还向猎人借来了虎皮,琢磨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的动作。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是我国明代施耐庵所著的一部优秀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故事记述了北宋徽宗年间发生在山东一带的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聚义的整个过程。这部小说深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在阅读时.应重点把握下列要点内容:一是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二是掌握那些家喻户晓的精彩情节.三是知晓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四是识记住部分人物的绰号.  相似文献   
19.
渠开选 《山东教育》2005,(1):112-112
按老百姓的话说,我是教书的。教书,自然就要读书:读书,就要购书、存书。字典词典一类工具书,各种版本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一个时期接一个时期的叫得挺响的教育理论书自不必说,还有那古人留下的诗词文赋,以及施耐庵曹雪芹们、鲁迅巴金们写的让人一辈子都读不厌的书,一摞又一摞。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将《水浒传》改为七十回本,使金批《水浒》成为又一片新的文学意境,又一组新的艺术形象。这是对《水浒传》的再创作,是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精神的深化和延伸,是对孔子删《诗经》、编《春秋》之史学观、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金圣叹批评《水浒传》又是艺术欣赏的过程,其中有审美的愉悦,也有理论的思索。金圣叹将自己对《水浒传》的独特感受传达给了读者,使金批《水浒》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评点式批评文体的样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