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孙万寿  顾文艳 《阅读》2012,(Z1):34-41
<正>兴化,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一郑燮(郑板桥)都诞生在兴化。兴化,也是一座地灵人杰物产丰富的水乡小城,那里有一所百年名校——兴化市实验小学。学校鼓励并引导学生"乐读书、会写作",读书之星,写作之星,群星璀璨。下面,让我们走进兴化市实验小学,打开兴化市实验小学作文密码。  相似文献   
82.
在苏北水乡兴化有一处施耐庵陵园。陵园内保存了一组珍贵的砖石档案,这就是《水浒》作者施耐庵墓的石碑题字、碑文及砖刻牌坊。  相似文献   
83.
祝东 《现代语文》2006,(7):23-24
《水浒传》招安后的悲剧结局常常让读者感到痛心和难以接受,以至于金圣叹激愤地将七十回以后的内容一刀砍去,把《水浒传》弄成了条“断尾巴蜻蜒”(鲁迅语)。我们知道,招安是梁山好汉的命运转折点,此前他们过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理想生活,在那里他们不问亲疏,不分贵贱;招安之后梁山泊的好汉被派去攻打其他义军,遭受奸臣之害,最后落了个魂聚浮儿洼的悲惨结局。既然明明知道朝廷是奸臣当道,招安的结局将是如此惨不忍睹,为何当初宋江诸人在军事形势一片大好的条件下还要主动求得招安呢?李真瑜在他的《〈水浒传〉的伦理道德意识与人物的悲剧命运》一文中分析指出,这主要是由于梁山英雄受孝、忠、义三方面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而致使的。类似的观点还有冷成金的“忠、义不能两全”说等。这些观点都有其道理,但是笔者认为他们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点评的,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宋江等人的立场上去体察。  相似文献   
84.
在《水浒传》中施耐庵以充满矛盾的笔触精心打造了三位女性形象: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从中不仅显示出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而且依稀透出市民意识中要求尊重人性、要求人性解放的人精神的光辉。  相似文献   
85.
施耐庵观虎崇山峻岭,古木参天,林中阴森森的。施耐庵来到一棵大树前看了看,就顺着树干爬了上去,坐在树枝上,机警地观察四周,像是在等待什么。突然,一只梅花鹿嗖地从眼前窜过,紧接着传来一声雷鸣般的虎啸,从林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下面是一场饿虎扑食和惊鹿逃生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施耐庵看得如痴如醉,直到老虎走去多时,他才从树上溜下来。这是施耐庵为写作《水浒传》而来深山观虎的场面。  相似文献   
86.
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兴化于元末明初生有作《水浒》之施耐庵、明代中叶生有校《西游》之李春芳、作《封神》之陆西星及明末清初生有作《梼杌闲评》之李清,一地拥有四大文豪,"四大名著"光辉灿烂,古今中外少有。《水浒传》的首创示范效应,引发《西游记》《封神传》《梼杌闲评》的接踵问世。盖因兴化明清时期,人文荟萃、文风昌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孕育和造就了杰出的作家群和广大的读者群,从而使"兴盛教化"的兴化诞生出"四大名著"的作者,崛起为"明清小说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87.
根据《新考纲》,大家看到了试卷的最大变化就是现代文阅读题的调整:考生要解答三道现代文阅读题: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这样一来,考生面临的新问题就是:速度与准确度。如何解决快速阅读和准确答题问题呢?  相似文献   
88.
紫棘 《阅读》2008,(7):54-55
《水浒传》的作者是明代著名作家施耐庵。在写作“武松景阳冈打虎”这一段时,他总是觉得不满意。一连几天,他琢磨着武松打虎的神态、动作。  相似文献   
89.
陈传坤 《寻根》2012,(4):91-97
关于小说《水浒传》的作者,从明代初年到现在,有四种说法。一是罗贯中独立编撰;二是施耐庵、罗贯中合作完成;三是施耐庵自己创作的;四是当代学者提出来的,认为这是一部积累型小说,是经过民间艺人口头加工、书商编纂整理、文人最后润色而成的。  相似文献   
90.
毕家只有两代人 毕飞宇不用手机,他的理由是“实在用不着”。每天安坐家中写作,电话就在手边,打家里电话基本都能找到他。作为一个作家,某些举动难免被人贴上“反抗”、“有勇气”的标签,对他来说这些都不成立,“这只是一个朴素的选择”。 毕飞宇在苏北兴化的乡下长大。兴化是水乡,也是施耐庵及郑板桥的故里。他小时候住过一条竹巷,铺着长长的青石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