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喜剧更残酷:它粗暴地向我们揭示一切的无意义。”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中写道,“历史一直被看作是完全严肃的领域。其实,历史也有它不为人知的喜剧性的一面。正如性欲也有它喜剧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2.
鲜明的隐喻性是米兰·昆德拉作品显著的艺术特色,文本中“符号”的功能性叙述可以实现隐喻蕴含的多种潜能.对昆德拉文本中数字符号、人物符号和意象符号的分析,可以探寻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性意义,解读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与小说观来源于对"狂欢剖析体"的继承与发展,他的复调线索服从于"狂欢剖析体"剖析主题的需要。与巴赫金对话式复调小说理论不同,昆德拉的复调小说是结构的平行对位;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戏剧性的复调小说也不一样,昆德拉的复调小说重在概念性,剖析性。  相似文献   
24.
袁岳  张军 《教师博览》2013,(10):20-22
<正>米兰·昆德拉在《慢》中写道: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  相似文献   
25.
戚方方 《考试周刊》2012,(35):25-25
卡夫卡说:"生命就像我们上空无际的苍穹,一样的伟大,一样的深邃。我们只能通过‘个人的存在’的锁眼谛视它;而从这锁眼中我们感觉到的要比看到的更多。"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存在、性、笑的角度对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进行了分析。他把对荒谬专 制的抨击、讽刺与对人类本性、存在弱卢、的理性思考联系起来。对于昆德拉,性 是探寻人的存在的重要途径。笑产生于人物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偏离甚 至对立,人们怀着崇高庄严被历史的非理性推入了可笑的境地。  相似文献   
27.
许多人都熟知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经典之作:《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其实,他的另一部用法语写成的具有哲思意味的《慢》,对于后工业时代的人们更有某种贴身警示的意义。阅读《慢》,你会反思身为现代人的一个问题——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极力追求速度的时代,为了加快脚步,你已经非常习惯于借助现代工具实现速度的飞跃,许多现实之中的矛盾也是与影响速度的拥堵有关。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心再也慢不下来了。昆德拉在书中特意引用了一本十八世纪的法国小说,叙述一个年轻男子与一位贵族妇人的缠绵故事,他们刻意享受着慢带来的所有乐趣。现在自然已经不是十八世纪,但慢依然有慢的乐趣,尤其是当大多数人已经快要忘记上次悠闲的散步是在哪一年的时候。让自己脚步慢下来的方式有许多种,读读《万象》,可能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28.
小说呈示出这样的人生哲学意义生活正是在消解过去、未来之下给予了人生命存在的空间;生活是一次性、偶然性、不可预知的,因此给自主、自由选择留下了个性空间(以当下行为展示个体特质);生活使人无法凭藉过去与未来,使得他独立地处于"现在"时刻;人的起始只是虚无,他必须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来自己决定自己的本质与存在方式,而惟有实现了自己的"存在",方可被称为人.  相似文献   
29.
米兰&;#183;昆德拉作为独具特色的当人菠说地种寓沉痛和辛酸于幽默调侃的笔调,昭示了显著的风格,这种幽默的笔调被许多评述者称之为“昆德拉式的幽默”,它是智慧、笑、喜剧、讽刺、幽默、悲剧意识与积极态度浑然天成一体,构成一种形而上的幽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