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772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53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3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弼解《易》非常注重义理,提出"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和"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等观点,丰富、完善了义理派的理论体系;苏轼解《易》亦把重点放在"推阐理势"、阐述义理方面,通过简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融合象数而阐明义理。苏轼与王弼解《易》显然都注重义理,观点虽然相近但不完全相同,还有相异之点:王弼以老解《易》,而苏轼以郭象之庄解《易》。  相似文献   
102.
<正>趣味性,是教学的润滑剂,趣味教学充满着智慧,把知识点与趣味性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而且可以启迪智慧。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1.变"苦学"为"乐学"。我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  相似文献   
103.
笔记是"提笔记录""笔记其事""秉笔记录"的意思。通常篇幅在二三百字、设有小标题,以示其朴实简洁,不欲言有枝叶。笔记文在古代典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宋代以后文人的个人著述,大多采取笔记或者札记的形式。《四库全书》中的杂家、小说家大都是短札式的书写方式,一卷之中含有数十条,而内容相互间关联性不大,属于一条条杂凑成书。在这些庞杂浩繁的笔记文里,如何寻出一条简净的小路,以一种轻松明快的方式做一个纵览和点面结合的了解,是广大学习者所期望的。吕  相似文献   
104.
<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倾心人生观问题,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意蕴,是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家园。一、传承中华文化,民族发展根基所在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乃发展之源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文学艺术精彩纷呈,语言文字独具特色,哲学伦理睿智深刻,科学发展长期领先,生产技艺巧夺天工,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笔极为珍贵的遗产,对世界其他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在其绵延不绝、亘古常新的历史发展中,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人文取向,和而不同、和谐包容的文化胸怀,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05.
以翻译专业研究生典籍英译课程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分析典籍英译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建议,旨在探索中国典籍英译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和研究生培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以安乐哲、郝大维所译《道德经》为例,阐释哲学视域下的典籍英译研究. 首先,把《道德经》置于中国自然宇宙观的大背景中,以德与道的点域理论来解读道家的关联宇宙观,以把握哲学性典籍的本质属性. 其次,从关联宇宙观和过程哲学角度解读《道德经》的文本,并对其关键术语英译进行阐释,诸如"道""德""天""无为"等. 最后基于译文文本揭示安乐哲的典籍英译观,包括"语言群"概念的提出,动名词的运用、类比在哲学和文化翻译中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07.
作为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典籍英译及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该文总结了典籍英译已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期使读者对我国典籍英译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典籍是承载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典籍英译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增强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本文探寻如何将英译出来的优秀典籍传播出去,让典籍翻译工作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赵坤 《家教指南》2023,(1):93-100
西夏效仿中原王朝,以儒学作为官方学术。然而阐发儒家哲理的易学内容,在西夏文献中却罕有记载。从出土文献来看,西夏民间使用的易类知识大多是汉地术数中的卦象符号,与义理之学关系不大;而西夏易占文献内容的变化趋势,则反映了西夏人对易类知识由全盘接受到自我理解的过程。与之相比,西夏官方获取的易类书籍多为义理易学著作,然而斡道冲撰写的《周易卜筮断》,却是以“卜筮”为题,属于象数易学的范畴。这一选择既符合西夏人将易类知识归于术数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宋代易学的成果。这种偏重于筮法的易学取向,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易学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0.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孝文化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理雅各英译本《孝经》作为中华孝文化典籍英译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译本。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中的不同视角来深入剖析理雅各《孝经》,这在孝文化典籍《孝经》英译研究中至今尚属首次,希望能为《孝经》以及孝文化典籍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