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清峪以它自然的雄浑、多姿多彩,人文的几千年积淀,完美地比拟于宝鸡的形神,这是完全符合实际的。清峪是宝鸡的文化图腾、城市神韵和现代招牌。宝鸡应该依此加强它的品牌塑造,在生态文明和历史文明的轨道上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2.
李胜清 《考试》2009,(4):111-112
在参数确定的情况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与唯一性,由区域的大小决定,由此可得出两点边值问题存在唯一解时,尽可能大区间所需满足的结论,为人们寻求最大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43.
对拟共形映照中Teichmǖller映照的Hamilton序列的构造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得到了一类Teichmǖller映照为极值映照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4.
线性次椭圆算子理论的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是偏微分方程微局部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先后有一大批著名数学家研究过这一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了相应的Carnot-Carathéodory几何理论,以及相应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理论。近3年来,我们在非线性次椭圆方程以及相应的几何分析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结果。首先研究的是从一个Carnot-Carathéodory(C-C)流形到一个Riemann流形的次椭圆调和映照。因为由相应的变分问题导出的Lagrange方程组是一个退化的次椭圆拟线性方程组,我们得到了与经典情形类似的存在性与正则性结果。  相似文献   
45.
本文证明了Jordan域D∈R的边界上的拟等距映照三定条件下可以扩张的拟等距映照,该结果是F.W.Gehring的对应的平面结果的空间拓广。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利用泛函分析和复函分析的基本理论,对复内积空间中单位球,给出其上一类螺形映照的增长定理至与1/4—掩盖定理。并且所给结论是精确的。  相似文献   
47.
作者简介: 在20世纪的欧洲,阿贝特·施韦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于1875年生于法国的阿尔萨斯,青年时代多才多艺,不仅是神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而且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研究家。为实现直接为人类服务的意愿,他在38岁时取得医生执照。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那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去。随后,  相似文献   
48.
巴尔扎克是西方现实主义大师,在中国新旧文学交替的时代,他的《人间喜剧》传进中国,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惊服巴尔扎克小说写对话的巧妙。他们在塑造人物、提炼典型上有相似的追求、相同的手法和相通的感受。茅盾则不仅在创作方法上,而且在创作主旨和总体风格上都和巴尔扎克有相通的地方。茅盾尊巴尔扎克为“写实主义的先驱”,折服于他“洞瞩一切”的“锐眼”。他们的创作都具浓厚的历史趣味和历史意识,重视社会全貌和历史全景的再现,都以经济为切入点来深刻解剖社会。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还深深感染了路翎、胡风、端木蕻良、周立波、王蒙等一代代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49.
在N M结构后置语序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N M结构后置语序多变性和多样性的功能认知共性:在静态映照和动态映照这两类基本认知模式基础上,不同的"原型角色"关照不同的语序,但同一"原型角色"关照相同的语序;不同的"视角"关照不同的语序,但同一"视角"关照相同的语序。  相似文献   
50.
绍国年轻,但,对于他在语文教学上的才情和识见,我是素来不持怀疑态度的。他的《三顾茅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木笛》《姥姥的剪纸》等课,在实践诗意语文巾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创意。譬如《木笛》一课,学生经由“读薄笛声”时的情境感知,进入“读厚笛声”时的意境领悟,进而迁升至“读出心声”时的心境体认,缘情人境,立象尽意,无疑的,这是对诗意语文新境界的又一次洞见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