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1篇
教育   792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奇遇曹操     
"啊--"早晨起床,我禁不住尖叫起来.原来,我的房间天花板中间出现了一个心形大窟窿,偏偏爸妈又不在家,我害怕地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事情.房间震动一番后,我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位古人--他身披盔甲,手持长剑,白脸黑须,浓眉大眼,似乎带着一股杀气,令我心惊胆寒.经过一番交流,我不由得相信了他的自我介绍,认定了他就是三国时期的一代奸雄--曹操.  相似文献   
992.
曹操的公文以叙事为宗旨,带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且篇幅简短,表述明确,指示具体,文辞朴实。曹操将公文与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从内容上渐渐区分开来,开始自成一家,对公文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93.
古往今来人们对曹操的看法莫衷一是。或褒或贬不绝于耳。至《三国演义》似已定性,曹操——“大花脸”——一代奸雄,这一片面的认识在民间根深蒂固,影响了我们对曹操的认识,对“真”的认识,中学语文课本选录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等,但这仅从文学的角度认识曹操,认识曹操的思想是不够的。曹操的形象是非常丰满的,曹操的为人功业是要辩证看待的,这样的人物是中学生审美教育的一个范例,应充分运用。使学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取其优以育美,弃其恶以扬善,使学生懂得分析是非,自觉远离丑恶,这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994.
一提到曹操,大多数人会想到他的奸诈、狡猾、多疑,而且历史上也早有过类似的评论。可本人认为,其实他身上还有许多“君子”风范,他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95.
咳咳咳,大家请注意我的波波头……(无限自恋中)言归正传,08年的"恶搞课本剧"又与大家见面了!各位喳迷继续捧场哦!!充分挖掘你们聪明小脑袋  相似文献   
996.
自古有言:千两黄金不卖道。圣人以道为体,以德为用。德之为用,经常者有三条。即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的"三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相似文献   
997.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枭雄,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政治黑暗,曹操曾三次颁发"求贤令",充分体现了曹操的用人心理。本文主要对"求贤令"中曹操用人心理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分析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代枭雄——曹操在东汉末年的经济施政措施,主要从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曹操经济政策中的屯田政策、租税政策和奖励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9.
二十一世纪以来研究曹操诗歌的文章枚不胜数,兹文仅以近五年来曹操诗歌研究中关注其诗歌悲凉美的文章为对象,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分类。学人们对其诗歌悲凉美的解读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是解读悲凉,在于悲时代、悲民生、悲自己、悲大业;二是对"美"的解读侧重于曹操个人的气度,通脱与霸气。  相似文献   
1000.
《三国志》等史籍和《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有多个汉末三国时或虚或实的“空城计”故事,赵云战汉水、朱桓保濡须、文聘守石阳、陆逊攻襄阳为真实的“空城计”战例或具“空城计”色彩的战事;曹操攻定陶为一场伏击战而非“空城计”.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后于西城智退司马懿的“空城计”故事,有历史的影子而非历史事实,它可能是赵云于汉水之滨战败曹操之役在传诵过程中的“张冠李戴”,其创作受到街亭之战中王平收拾残局史事的启发和《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空城计”的影响.《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空城计”,既是小说创作艺术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接受意愿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