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36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1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耿定向是晚明学界重要人物,学术上以“不容已”为核心建构“三关四证”心学体系,被黄宗羲称为“天台一派”。刘元卿学术上承继并发挥“三关四证”之说,确立“不容已之仁”的求仁之学,认为“仁”深根于人心之中不容思虑、自自然然存在。刘元卿秉承明后期的讲学之风,在讲学中宣传阳明心学与耿定向之学,将耿师之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甚至通过基层讲学,将“天台一派”的学术深植于西乡教育,成为“天台一派”事实上的中坚之一。  相似文献   
992.
人性论是传统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魏源作为近代著名思想家和改革家,对人性有自己的认识,他力主人性可善之论,并由此衍生了他对"性""情"的思考,对"才""情"的关注,而最后落脚于他一直强调的"君"应顺民意、体民情,恤民苦,体现了魏源作为进步思想家的责任与情感。学术界对魏源人性思想的关注不多,故从以上方面加以阐发,当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古代早期的思想家们是把善恶作为道德范畴的相对立的概念来谈论的。孔子强调善是“志于仁”就意志与实践“仁”的行为的自觉的统一.违背了“仁”就是恶。老子认为善是“德”,即遵循自然之道。反之则是恶。这种善恶观是对苦难人生的解脱。墨子善恶观建立在“兼爱”基础之上。中华民族儒道墨三家观点兼收并蓄.变通灵活。  相似文献   
994.
吕红 《浙江档案》2000,(12):23-24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嘉兴后,提出了嘉兴这样的沿海地区要提前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嘉兴市委、市政府随即作出了部署和计划.那么嘉兴的档案工作如何响应江总书记的号召,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嘉兴世纪大发展,这是摆在嘉兴市档案部门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既给嘉兴市档案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很大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995.
阐述程颢与程门弟子的“万物一体”,自程颢提出“万物一体”后,这种思想便为其弟子所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程颢及程门弟子以“万物一体”为仁体;论述朱熹对“万物一体”的理解,他认为“万物一体”并不是仁,而是仁之后的结果,是仁爱之后所达到的境界和状态,在施以仁爱实现“万物一体”的过程中,离不开公与恕;认为朱熹使“万物一体”从抽象的形上玄思走向实践性的仁民爱物,充分体现了儒家的实践理性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96.
仁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化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最重要的德目。仁从爱这一生命情感出发,激发内心的德性自觉和责任使命,最终成就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境界。对于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仁的思想牵涉人生、理想、道德、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等诸多重要命题,对大学生的情怀培养、人格塑造和价值选择至关重要。结合思政教学,梳理了仁在伦理学和哲学层面的丰富内涵,阐述了这一独特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论语》中代表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仁”在各种英译本中出现了不同的译文,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译者,由于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差异才导致这些不同的译文,从而容易给读者产生不同的理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如果翻译成外文,一般多音译(如道、礼、情之类),因为这类概念本身包涵的内容太复杂,所以在翻译中需采用可译限度的策略来跨域文化障碍.笔者认为,不防采取音译加释义法.本文将从中国的译者如辜鸿铭、吴国珍,西方译者如理雅各、庞德以及美国汉学著名学者史华慈这三个版本中进行“仁”的翻译对比,并总结对“仁”的翻译思考,从而对核心概念词的翻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孔子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孔子认为音乐蕴涵着“仁”、“和”的要素,将乐音之和推及到整个社会宇宙,能使整个社会宇宙得到和谐化的发展,使人类仁道相处。音乐通过艺术的感化影响人们的心灵,可以移风易俗、善民心,最终促成人格的完美实现。从“仁”与“乐”的关系、“和”与“乐”的关系,分析了孔子的“成于乐”的艺术观及其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999.
【教学目标】 1.认识两首诗中的生字,正确读写“蓑”“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运用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相似文献   
1000.
按照费孝通教授的文化层次分法作为理论依据,由此确立了本文展开论述的明暗两条线索:明线索--侠的实体是英雄与魔鬼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侠的精神则呈现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暗线索--侠与儒的道德观的核心区别在行为的判断标准的确立上.文章围绕明暗两线索展开论述,习武者在儒和侠的双重熏陶下必然形成异于常人的复杂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并重点从仁、义二个方面把侠与儒的道德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并从武德中验证侠的精神对习武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