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9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21.
《红楼梦》确是一本中国十八世纪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读红楼。看教育,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红学”视角。  相似文献   
22.
1920年,胡适鉴定李祖韩藏所谓王绘“曹雪芹小像”时,指出:画像上的人物不是曹雪芹。1950年,当这幅“小像”被作为曹雪芹的画像到处发表时,胡适首先出来做了辨伪的工作。从此,围绕“小像”上的人物是否为曹雪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大多数研究者也不再相信这幅画像是雪芹画像。研究“胡适与‘曹雪芹小像’”这一论题,更重要的是努力学习胡适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23.
依据孟子、王国维、鲁迅的文学批评观点,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曹雪芹与天恩祖德”这一重大问题。结合曹雪芹遥远的家世、生活的背景、不凡的经历,尤其参照《红楼梦》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确凿的结论:对于天恩祖德,曹雪芹一方面虔诚地对待之,热情地颂扬之;另一方面刻骨地痛恨之,百般地诅咒之。他对天恩祖德的态度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态度,就是他悔罪心理与叛逆思想的反映;表现这种矛盾态度,就是《红楼梦》的主旨。  相似文献   
24.
25.
本文是作者探究《红楼梦》创作法度的系列论文之一。要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人物的出场亮相互关重要。对此,艺术大师曹雪芹可谓匠心独运:先声夺人,层层皴染;勺水兴波,金针暗度;情人眼底,西施尽出;以景托人,情景交融,真是处处高明,着着成功。  相似文献   
26.
林黛玉的形象形神兼备,她的容貌、才情、品性中蕴涵的诗意美从曹雪芹对她的肖像描写之中便可看出,作者写出的是人物的意态风神。而文中寥寥几笔,虽笔简而意远,作者寄寓人物的丰富的内涵和超远的生活境界,借助文学的表达又呈现出了写意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27.
曹雪芹以其神奇的艺术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具有深郁民族美学风格的巨著《红楼梦》,本篇论文以美学思想在《红楼梦》诗词曲赋中的体现,通过曹雪芹的诗词曲赋艺术理论的见解,研究曹雪芹的美学思想。中心论点:曹雪芹继承了王夫子的以意为主、情中景,景中情的唯物主义诗歌理论,提出了意趣真的主张,反复说明创作诗歌必须以思想内容为首要因素,立意要意趣真,在形式上要对景遣词,不以辞害意词句要新奇,要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28.
语言是文学的生命,语言运用反映出作家的艺术功力,体现出作家的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经典,其作者叙述语言、小说人物语言以及作者对民间语言的提炼与运用,都达到了很高水平。《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为汉语叙事文学创作提供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29.
《红楼梦》是立意异常深刻的一部作品,曹雪芹对贾府的内外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运用艺术手法再现这一矛盾,使得小说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也具有更高的艺术性。通过对曹雪芹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所持有的文学思想、主题呈现形式和叙事风格等进行分析,以探讨作者的文学思想特点,从而使读者更好地领会该部巨作的经典魅力。  相似文献   
30.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大家往往把目光投射在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贾母身上,却往往忽视了其中一个重要人物——王夫人。王夫人,作为贾政之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深得贾母信任,是贾府的实权派。这样的出生和经历注定了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夫人,其为人处事必有过人之处。本文试从她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表现入手,窥视她的性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