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让世界出彩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物理学家。因为发明制作彩色玻璃照相技术,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除此之外,他对物理波长的干涉现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发表过李普曼干涉定律。今天的人们可以拿着手机随时随地自拍,而且画质—流,真是让我羡慕不已,如果我生活在你们的时代,一定也是自拍狂人。照片可以真实地反映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包括美丽的色彩,可是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多年以前,人们只能拍摄黑白照片,无论多么绚丽的场景拍出来也只有黑色和白色,多么令人遗憾啊!人类有着追求美的本能,黑白照片明显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谁想每张照片都变成"熊猫"啊!我们需要色彩逼真的照片。  相似文献   
52.
正利用网络大数据策划的美剧《纸牌屋》全球热播,同时受到大洋两岸两位重要领导人王岐山、奥巴马的喜爱和推荐。剧中主角弗朗西斯每每在关键节口操控舆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颇耐回味。但笔者看来,最精妙的一段反而是他亲自深入选区加夫尼郡解决舆论危机的那段演讲。因为看到当地一个丑陋的桃子形状水塔,一个17岁的少女开车途中发信息致车祸殒命,父母利用媒体炒作控诉危机主体。彼时弗朗西斯正主持全国教育法案修订,按照普通人判断,孰轻孰重不言自明,但弗朗西斯亲自飞到事发地去安抚痛失女儿  相似文献   
53.
新闻客观性的幻象与大众传播研究的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一直被看做是西方新闻学尤其是美国新闻学的支柱性思想。但客观性原则真正进入人们的观念已经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当意识到一战宣传、公关行业兴起以及媒体产业结构的垄断化使客观性成为一种幻象时,人们意识到坚持新闻客观性的必要,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但新闻专业主义和传统新闻学研究范式其实不能解决客观性以及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危机,于是李普曼与杜威在关于美国民主问题的讨论中成功地创立了另一种新闻媒体研究的范式——大众传播研究,并确立了这一研究领域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二元对立框架。  相似文献   
54.
沃尔特·李普曼,不仅是一位世界闻名的记者,还是一名政治评论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大师,他的传播思想直接启发了后来的传播学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李普曼主要思想观点的梳理,厘清其思想在传播学史上的前后继承关系,以进一步论证他在传播学发展史上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55.
简论李普曼的新闻传播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名记者的李普曼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新闻传播思想,其对新闻职业规范、新闻自由、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问题和观点的阐发有力地引发了新闻传播相关领域的研究。直至今日,这些思想对丰富和深化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6.
李普曼的舆论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揭示了以想象构建的虚拟世界的存在,人的主观性认识的有限与客观性真实的背离,其思想背后隐藏着精英意识视角的公众舆论观。同时也提出了应该通过信息传播的对称性的加强、个人认知能力地提高、个体自身反思修正功能的构建等策略减少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之间的误差来确保公众舆论的客观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通过对李普曼三篇关于新闻的重要文章的串连,对李普曼新闻思想的变化脉络进行了梳理。从一个连续的、变化的视角来看待李普曼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58.
刘晶 《华章》2011,(25)
本文根据李普曼对公众舆论具有“异化”风险的观点,结合网络时代的现状,探讨了当今“舆论异化”的各种风险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59.
李普曼以对话为核心的儿童哲学课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展画  吴岩 《教育研究》2005,26(5):70-76
儿童哲学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课程,已成为世界众多国家中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儿童哲学以其“对话”理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儿童哲学的提出者李普曼建构了极为庞大的儿童哲学理论体系,内容涉及对话的目的——意义发现;对话得以形成的平台——探究群体;对话的过程——群体探究;对话环境的激发——儿童哲学教材等诸多方面。儿童哲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儿童生活意义发现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主体间性领域的提出更接近对话的教育本质,体现了教育对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尊重;在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儿童哲学作为可操作性的课程,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60.
声音     
《视听界》2012,(4):1-1
记者首先应该思考本领域的问题,再顾及相关领域。你是本领域的思考者,才能提出一个好问题来,每天脑袋都要转。如果只想对付,实在是太容易,只是可惜了记者的职业。所以要对自己有点儿学术要求,像李普曼,记者出身,最后可以说像个哲学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