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篇
教育   310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曾有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新任教育部长十分关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那么择校问题能因此而彻底解决吗?分析这一提问,我们会发现这是个偷换概念的问题。但记者不是故意的,因为社会上的确有许多人认为政府政策中的均衡发展和家长们的择校大战在内涵上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从历史的角度看,择校是伴随近代教育发展始终的问题,亦即择校是个永恒的、必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62.
品读《人民教育》2009年第22期《从均衡发展到特色发展》一文,受到诸多启发。由此让我联想起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63.
正视问题 积极应答“钱学森之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去年10月31日逝世。人们在追忆钱老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的同时,反复提到他晚年对发展中国教育、培养杰出人才的肺腑之言——2005年,他对温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话,温总理曾在多个场合提及。  相似文献   
64.
过去一年里,教育界的热点话题莫过于“钱学森之问”了.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同样的问题也使任继愈“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有了一种危机感”。这是温总理在去年教师节时与北京市三十五中教师座谈时提出来的。意在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并鼓励大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终生办学的信心.从宏观大教育的视角.去深入探索和努力破解这困扰了我们多年的难题。  相似文献   
65.
《学子》2009,(9):18-26
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历史名城,自古便为学子求学之圣地;而作为我国的首都。这座城市更是汇聚了各类知名学府,培养了方方面面的杰出人才。但由于北京名校众多。使得考生选择起来往往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别急,看小编为你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66.
据8月8日《新京报》报道,近日,《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高考状元,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高考状元。  相似文献   
67.
管仁福 《江西教育》2012,(34):35-36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发人深省,如何大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我们的教育应该承载的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包含了对拔尖  相似文献   
68.
陶伟华 《辽宁教育》2012,(20):20-21
"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这一世纪之问,是中国教育之痛,亦是国之殇。中国学子恐怕是世界上学得最苦最累的一群人,但是社会责任感、生存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却普遍薄弱。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培养杰出人才之路呢?关键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所实行的教育模式忽视和严重缺  相似文献   
69.
"思想偏激"的本质是求异思维、自由思考、批判态度和言论自由权力,具有自主性、法定性和积极性三个核心特征。思想偏激从表面上看或有不科学成分,但不能禁止它,因为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习自由和培养个体的创造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大学高深知识的探究。大学只有通过爱的教育与个性教育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对思想偏激兼容并包,才能最终实现大学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0.
在2012年"杰出人才的早期培养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80余名专家和学者,就超常教育的必要性、如何鉴别超常儿童、如何实施超常教育、有关超常教育的政策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