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篇
教育   310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钱学森先生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对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深怀忧虑。他的话被11位教授解读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成为"钱学森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并非由钱先生提出,而是媒体根据钱学森之忧和教授之问进行的似是而非的理解,把不能产生杰出人才的原因单一化地归因于学校的结果。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已经把钱先生对杰出人才不能产生的思考狭隘化了。  相似文献   
8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钱学森的疑问,笔者经过长期思考得出了一些原因: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制度,学生为了升学要面对各种考试,长期的压抑自己,经过高考后,得到所谓“自由”导致不愿意再去研究学术,同时还存在的教育腐败等问题。进入新世纪中国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文字思考转向图像引导,学生仅仅追求“百度知道”。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作为人生的指导。精神理想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被慢慢磨灭。丧失追求梦想的动力,不能达到“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83.
古代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当时公认的世界科技中心。然而,近代中国的科技地位却每况愈下,这曾引发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这一难题尚未破解,而今,"钱学森之问"又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一个需要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破解的难题。杰出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是"读书做官"价值观及其主导的"知识评价"制度。因此,培养杰出人才,必须进行第三次变革——要转变弥漫于古今教育的"读书做官"价值观,改革"知识评价"制度,营造杰出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84.
祝贺《出版科学》二十周年版坛翘楚聚江城,学海扬帆二十春。披简有方献粹美,雌黄得法刊佳文。幽微探折启心智,规律阐明树指针。艰苦求索终获报,神州芸帙香更浓。癸巳春袁亮敬题附言翘楚,原词是: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见《诗经》。本意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用以比喻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85.
86.
主持人语     
19世纪中叶,英国学者高尔顿最先开始对"天才"人物的研究,揭开了研究杰出人才、超常儿童的序幕。高尔顿对近千名著名的科学家(包括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家谱、个人成长史等资料进行了历  相似文献   
87.
据《工人日报》,7月19日,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容器车间的电焊工葛小青,被授予首届“杭州市杰出人才奖”.获得了20万元奖金。他是19位获奖者中唯一一名一线工人。  相似文献   
88.
人才现象处于文化演化层次的顶端,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与其他地区人才的比较研究、18世纪以来中国太湖流域与英国苏格兰地区人才的比较研究发现,人才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全球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目前比较人才学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探索深化的问题:谁对杰出人物一生的帮助最大,对专业兴趣萌发年龄的早晚,兴趣的选择性,不同杰出人物群体遭遇的磨难及主要矛盾、冲突源与对立方等问题。在实践中,要把人才建设摆在国家各项建设的首要位置,人才和教育决策要贯彻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原则,研究人才问题必须要开展杰出人才群体比较研究,高教改革要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9.
女学生是当代新女性的代表,他们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率先接受高层次教育,毕业后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然而,随着女学生比例的逐年提高,市场经济的建立,女学生的择业、就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同时他们还要承担人类自身繁衍的特殊任务。“事业成功+贤妻良母”的状况势必造成女性将来身兼数职,多重角色,这就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0.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何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搞好创新教育已成为需要全社会解答的一道课题.为了适应现在教育的发展,国家新一轮的教改制定了新课标,它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