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10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像今天对开发新能源所表现出来的紧迫感、危机感。  相似文献   
202.
很搞笑,人们竞真的认为核电是零排放,且提议用核能作为城市能源当做应对气候变化的良药。然而,倘若你仔细审视一下燃料循环,你会发现很明显,核能事实上是密集排放。  相似文献   
203.
204.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代表性形态。本文以某研究型大学的中法合办核学院为例,从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主权”三方面对该学院的合作办学实践进行全面考察,系统揭示中法双方对工程教育本质理解的异同。中法核学院从办学早期“原汁原味的法式精英工程师教育”到“中法融合”的探索,可为我国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正确理解“工科理科化”倾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5.
《大众科技》2010,(3):5-5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第44期“双清论坛”于2010年1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政策局共同主办,论坛主题为:核能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6.
王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能科学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发表论文150余篇。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首届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高校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等。兼任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核电》鳊委、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会核分会副会长、美国核学会会员等。  相似文献   
207.
208.
庚菁 《世界文化》2002,(6):43-44
高科技,就像一个从瓶中钻出的巨魔,令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之大难以想象。科学家说人类正处于更加激动人心的技术革命前夜;与此同时,人类也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把自身引响万劫不复的灾难。 核能技术 核能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真正取之不竭的新能源。按原子弹的核裂变原理建起的核电站,已继煤炭、石油之后为工业带来新的动力。若把氢弹的核聚变方式应用于民用,全世界的能源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09.
李环生 《理科考试研究》2000,8(10):28-28,30
  相似文献   
210.
彭先觉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他功底扎实、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善于创新、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在老一辈科学家眼中,他是一名颇受器重的佼佼者、小字辈;在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眼中,他是一位备受敬重的师长、领路人;在同龄人当中,他是一位公认的冒尖者、学术领头人。彭先觉的成才之路是艰辛的,可以用“八分汗水,二分天智”来概括在他成功背后艰辛与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