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1.
"德性之知"是张载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内涵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张载试图用德性之知来论证儒家伦理的合理性。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用格物致知和涵养本心的修养工夫来实现德性之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程朱与陆王的工夫论,可知其内在机制与宗教信仰相似。它通过强化人们对天理的信念,最终达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德性之知具有如下认知特点:首先,它是一种为理学思想服务的认知,其次,其内在机制与宗教心理相类似,最后,它的实现需要体和悟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92.
以2007年秋季高中物理新课程远程研修为背景,探索了"格物致知"的历史渊源,分析了"格物致知"中的科学探究方法,继而展示了物理学家"格物致知"的精神,以此强调了物理学中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格物致知,是2000多年前儒家为人生理想提炼的一句箴言;而知识栖息地,则是2010年英国学者哈珀为大学伟大描绘的一个隐喻。山高水长,时空穿越,不灭的光亮正是格物致知这个永恒的教育理想。也许就是这个点燃智慧的光亮,引领每一个人、所有学校和整个人类,孜孜不倦地投身到格物致知那绵延不绝的追求行动之中。一种理想的格物致知教育生活便一直伴随着我们:人类在创造知识中进步,学校在传播知识中发展,个人在识知探求中升华。  相似文献   
94.
这几日,有年轻人倾吐工作琐碎,抱怨大材小用:想干事儿,经手的却都是无聊小事。职业生涯开头,大概都要面临这样的窘境。壮志满怀地上岗,心劲儿高,俨然开天辟地非我莫属,却不得不面对琐碎、无趣甚至乱糟糟的现实,变成了“打杂的”。在报社的“一天到晚校对”,在银行的“当起小柜员,每天存取钱”,在机关的“提早到把屋扫、上下跑送材料”……于是便有了“一眼看到了头”“一辈子就这么过了”等相似的感叹。社会有充足的上升通道,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年轻人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自己的偶像,并从他们身上看  相似文献   
95.
《同学少年》2015,(2):27
<正>"格物致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意为要在探究世界万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与当下我们大力提倡的"探究"学习方法不正有异曲同工之妙吗?然而,针对当下的教学探究活动实际,我们却不得不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让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是什么让学生失去了"格物"而"致知"的兴趣?格物探究,当以兴趣为基础,少一分功利,就多  相似文献   
96.
唐鑫 《文教资料》2007,(11):99-101
格物致知是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哲学命题。朱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其作出了全面、经典的解释,为中国思想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颜元是明清之际反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对格物致知进行新的解释。朱子和颜习斋两人思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格物致知是两人思想差异的关键部分,也是两人思想差异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7.
湛若水是明代中叶著名教育家.他毕生热爱和重视教育工作,身居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职位(礼部尚书和国子监祭酒)而能实践躬行.曾独资或捐资兴建书院40多所,培养出近4000名学生.在教育理论上也作出重大贡献.他在教育作用、国民教育重要性、教师论、学习论、德育论等方面的见解,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  相似文献   
98.
《人民教育》2021,(2):I0004-I0004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始建于1847年,是中国近代较早创办的新式中等学校之一,现为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优质学校”是学校办学核心理念和追求。在一百多年办学中形成的格致精神、“格物致知、明德致远”的校训和崇尚科学、以“德”立校的校园文化,给予格致学子健康发展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99.
格物致知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站在现代的角度上说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而获得知识、道理,即用实验的精神和求真的态度从实践中发现事物的真相,这也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遗憾的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是一项很有益的尝试,下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0.
王阳明在矫正"朱学"流弊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心学"体系。"格物致知"说是他批判和清算"朱学"流弊的主要切入点。王阳明将"格物致知"解释成"致良知"的功夫,并重新诠释"格物"之义和重新整合"格物"与"致知"、"诚意"、"正心"之间的关系。从形式上看,这些都是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反动和否定,但是实质上却是对朱熹说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