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周金科 《收藏界》2011,(5):96-97
2000年9月,江苏宜兴太鬲花园填土建造花坛,民工在福德桥旁取土时发现一窖藏内有一大团赭绿相间的土结块,打散后才知是锈在一起的古钱,估计有四万枚之多,其中有一种钱文"太清丰乐"(又说"天清丰乐")古钱约占总数10%,计四千枚左右,大部分品相完好,似未曾流通即入土的铸币。这批一千四百多年后出土的古钱断定了藏(币)界长期以来对"太清丰乐"钱出处的不同看法,意义非凡。"太清丰乐"钱,史书少有记载,  相似文献   
22.
梁武帝萧衍是齐粱文学的重要组织者,对齐粱文学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他也是齐梁文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的诗文在南朝现存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萧衍的一些生平事迹与诗文进行了详细考述,有助于我们了解萧衍的立身行事和文学活动.  相似文献   
23.
《千字文》     
周兴嗣 《小学语文教学》2007,(3):F0002-F0002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隋唐以来,《千字文》大为流行,背诵《千字文》被视为识字教育的捷径。它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于识读。因流传甚广,以致文书编卷,都采用“天地玄黄”来代替数字。  相似文献   
24.
鉴于古往今来的众多学者对梁武帝对前朝宗室的友善态度赞 不绝 口,本文爬梳具体史料,把梁武帝对不同层次的宗室人员的不同态度进行比较,联系梁武帝 与其他士人的交往细节,进行细致的分析、辨别、综合,得出这样的结论:梁武帝并不是心 胸开阔之人;他对部分宗室的友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手段和政治姿态,其根本目 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  相似文献   
25.
丹阳陵口镇萧塘河两岸的一对南朝石兽,其造型与装饰皆与三城巷(1)、(4)、南京狮子冲等处石兽肖似,属于典型梁代风格,所列置的陵口应为齐梁两代陵区总入口。关于石兽的建造年代,曾布川宽推考当在梁末大宝三年(552年)简文帝葬礼前后。然其时建康初复,政局动荡,对茔陵的修复不可能有如此巨伟之制。根据文献记载的线索,以及与其他同时代遗物的比较,陵口石兽实为梁代盛世作品,推测与大同十年(544年)梁武帝回乡谒陵有关。  相似文献   
26.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柳皇后 高宗柳皇后讳敬言,河东解人也。曾祖世隆,齐侍中、司空、尚书令、贞阳忠武公。祖恽,有重名于梁代。官至秘书监,赠侍中、中护军。父偃,尚梁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大宝中,为鄱阳太首,卒官。后时年九岁,干理家事,有若成人。侯景之乱,  相似文献   
27.
一、顾野王及其(五篇)顾野王,字希冯,南朝梁吴郡吴(今苏州)人。生于梁武帝天监十八年(519年)。年12,随父到建安(今福建省建巨南),曾撰(建安地记)二篇,年长,遍观经史,精记默识,天文地理,春龟占候,虫篆奇率,无所不通。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年),为太学博士(太学的教官,教太学生),迁中领军临贺王府记事参军(王公府、军府之佐史,掌书记文翰)。梁亡,入陈。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年),补撰史学士(负责修撰国史之官),复加招远将军。陈宣帝太建H年(570年),迁国子博士(在国子学教国子生)。太建六年,除太子率更…  相似文献   
28.
田野 《知识窗》2010,(5):36-36
公元500年,梁武帝推翻了南齐政权,建立了南梁。梁武帝登基后,吸取了南齐灭亡的教训,力争做一个好皇帝。他每天早晨五更起床批阅奏章,冬天手都冻烂了。一件衣服穿了3年,一床被子盖了2年,可谓是廉洁勤政的楷模。  相似文献   
29.
马学仁 《寻根》2013,(6):98-100
在汉晋佛教发展的基础上,佛教在南朝时期进一步得到长足的发展,进入了中国佛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佛教得到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尤其是梁武帝带头崇尚佛教的一系列活动,使得佛教几乎成了“国教”,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境地。  相似文献   
30.
圣凯 《中国文化》2013,(2):91-97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信仰与生活,是在吸收印度、西域等地的佛教信仰方式基础上,逐渐采取适应了中国人的信仰心理与信仰方式,从而进行吸收与改造,最终成为中国佛教徒自己的信仰方式。忏悔作为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随着佛经忏悔思想的传译,忏悔仪式逐渐被纳入中国佛教徒的信仰生活中。但是,忏法之所以具有中国佛教的特色,其原因在於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道教的思想。佛教忏法的形成,是中国佛教高僧在印度、西域忏悔仪式原有仪式基础上,在魏晋南北朝的三教论争中,逐渐采取了适应中国"礼"文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