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失传于宋朝以后。我们今天见到的复制品有两类:一类是唐摹本、古临本之类的墨迹本,不过三十余贴;一类是刻本,俗称刻帖,合有260帖左右(有十余帖与墨迹本重)。照此计算,现  相似文献   
52.
钱征 《教育文汇》2009,(7):58-59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配套成龙,俗称“三百千”,经历宋元明清以至中华民国,始终是城乡蒙馆缺一不可的通用课本,千年不废。影响深远。《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549)编成的,其作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三字经》的作者,虽然有几种说法,但世传是南宋王应麟(11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惟独《百家姓》的作者不明。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可能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解开的谜。”  相似文献   
53.
杜樊川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梁时,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其在位四十八年内,江南庙宇有如雨后春笋般肃然林立。当时的建康城自是一马当先,于是,今天的南京古城,有迹可考的古刹当在五十余处,遍布于金陵的山野林间与寻常巷陌。  相似文献   
54.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围棋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上至皇帝,下至王公大臣、文人学士都以此为乐。梁武帝萧衍对围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5.
梁武帝之笑     
公元502年,大司马、梁王萧衍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禅让大戏,从14岁的齐和帝手中夺去皇位,改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和之前篡位自立的曹魏、晋、宋、齐皇帝一样,依靠兵权夺取政权的梁武帝对身边的重臣也是一百个不放心,处处担心提防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其中就包括对自己的六弟临川王萧宏。说起这个萧宏,还是个美男子史称其"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因为出身好,是皇帝的弟弟,所  相似文献   
56.
孙冰 《高中生》2013,(6):60
王羲之的作品历代都被人珍视,在古代就已经价值连城,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与历代帝王的推崇也有很大关系。甚至可以说,王羲之是因为历代帝王们的推崇,才有了其他书法家都没能拥有的"正宗"地位。最初重视王羲之的皇帝是南朝的梁武帝。于是,在王羲之身后100多年的梁朝出现了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57.
梁武帝称帝之前,支配他行为的主要是进取心理,这与他的家庭的社会地位有关,也与他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关。同时,在与他人的比较和自己的成就中,他还产生出了强烈的自信、自负和骄傲心理。在为帝前期,成就心理造就了他此期的辉煌和急功近利。而他的晚年,则是在满足自我实现需要还是当“好皇帝”之间的矛盾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58.
梁武帝天监二年,北方外族侵犯南朝,曹景宗率军反击,大获全胜。为此,梁武帝特意为曹景宗在光华殿设宴庆功,并叫当时最会写诗的沈钧给大臣们分派韵字。(这是古人写诗的一种形式,按指定的字韵写诗。)沈钧给每个大臣两个字为韵写诗,但考虑到曹景宗是武将,文化程度又不高,就没有给他分配韵字。但是,曹景宗这次出征,是以少胜多,本想吟诗抒发保卫祖国的壮志,见没有韵字给他写诗,就直接向梁武帝请求分配韵字写诗。但是这时,容易做诗的韵字都已经分配完了,只剩下两个不好做诗的“竞”、“病”二字。于是,曹景宗对这两个字思索了一会儿,沾墨挥笔,一气…  相似文献   
59.
试论梁代学术文艺与《文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选》集中反映了南朝特别是梁代的学术风尚和文学观念。入唐以后,崇尚南学,北方士人亦仰慕南风,《文选》因而成为科举必读经典,深刻影响了皇唐文明和文学进程,对我国封建社会后半叶一千多年文化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中也可见梁代特别是梁武帝对文化事业的提倡之功。  相似文献   
60.
老子绎读     
梁武帝笃信佛教.修了不少寺庙,供养了大批憎尼。那时.印度的达摩大师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梁武帝立即请他进宫.与他讨论佛学。武帝首先就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即佛法的真望是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几乎所有学佛的人都必然要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因为人的觉悟必先从人生意义的追问开始。在以后的禅宗公案中.不少徒弟问过这样的问题.而每个师傅均有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