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974篇
科学研究   51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43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体育与科学》2019,(3):94-10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欧盟法律和欧盟成员国法律中针对体育赛事知识产权所适用的一些法律工具。研究表明,即使在没有专门针对体育赛事的欧盟协调的情况下,目前的法律框架也能够很好地为体育产业这一领域的投资提供保护。基于传统和新形式的产权、知识产权和同源权利仍然可以为体育组织者提供充分的保护。体育赛事在专门的场馆举行,体育组织者可以要求独家使用权,然后再出具有条件的准入协议。体育赛事的录制和播出可能会牵扯到各种知识产权的问题,特别是在版权及相关权利领域。国家层面采取的特殊形式的保护措施,为体育活动组织者的权利提供了一层额外保护。  相似文献   
32.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掌握国际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全貌,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选取新世纪以来国外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研究的代表性文献,运用系统性综述方法,凝练研究热点主题,从系统论和复杂性视角构建整合性研究框架,前瞻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发现,当前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内涵、转型前因条件、转型过程机制和转型影响成效四个方面。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具有注重用户需求、技术驱动、机构合作融合的特征;外部环境、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是转型的前因条件;通过资源融合、众包交互、合作协同的转型过程机制,公共文化机构优化用户体验,提升服务效能,增进社会福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未来方向,以期为我国公共文化机构平稳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图1。参考文献48。  相似文献   
33.
历史地图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信息隐含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复杂网络中。为了高效发挥历史地图的地理空间表示作用,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与证据价值,需要构建统一的历史地图知识组织框架与语义组织模型。本文从形态描述需求、内容描述需求、地理知识服务、文化知识服务、证据知识服务五个维度对历史地图的服务目标进行系统分析,获得“读图者”与“资源管理者”对历史地图的知识组织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含历史地图文本化、概念识别、本体构建以及知识关联路径与关联模式等核心环节的历史地图知识组织框架,并阐述各环节及其之间的核心含义与逻辑关系,形成了历史地图的结构化、数据化、语义化组织机制。本研究为历史地图提供了完整的语义描述范式,丰富了多源异构信息载体的知识组织理论与方法。图3。表5。参考文献41。  相似文献   
34.
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主要体裁,学案体史书为研究历代学术思想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学案体文献的体例特征,对学术关系进行统计、分类和绘图,实现对儒学流派和师承、家学渊源和交游等关系的可视化呈现,描绘学术史的整体特征。本文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案体文献中的人物及关系数量予以统计描述以了解学术背景;在中观层面上,对学案传承、学术源流进行可视化;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先驱→同辈→后继”这一关系序列构建学术传承网络,以发现学案中的“学派”。本文展现了数字人文方法在跨时代儒家学术史研究中的应用潜力,用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呈现了学案体文献之间的联系,为传统的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图7。表2。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35.
数字时代和大数据环境下,个体囤积数字信息的现象愈加普遍。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引起国内外不同学科的关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本文遵循扎根理论的指导原则和研究过程,广泛收集多源研究资料,对27份访谈资料和7份网络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理论饱和度检验和文献比较几个阶段,最终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数字信息的过度获取、删除困难和堆积杂乱是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基本特征;情感依恋、实用价值、感知控制等九个因素构成了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前因,共同影响着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产生和发展;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后续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安全、要素生产力和心理健康三个方面。研究结果深化了图书情报学科视域下数字囤积现象的理解和研究,有助于指导个体的数据管理活动,帮助应对信息过载挑战,促进数字信息资源的效率提升和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图2。表3。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36.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理论研究、建设模式和实践进展三个层次梳理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阐明我国“高端交流平台”的构成和战略定位:“高端交流平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是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保障科技安全的重要屏障。提出我国“高端交流平台”总体构建思路,包括立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端化”科学交流模式、基于开放科学架构的“高端交流平台”基础设施、基于科技信息生命周期的“高端交流平台”体系框架、基于统筹规划的“高端交流平台”构建模式、基于科技情报新视野的“高端交流平台”生态机制等。最后,提出我国“高端交流平台”的推进策略:强化平台顶层设计,夯实平台组织管理体系;制订开放获取中国方案,统筹推进公益性学术交流平台;培育平台思维和市场规则,创立国际化、专业化、工具化特色产品;强化多主体分工协同,构建“高端交流平台”服务生态。图1。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3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档案学先后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和创新期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厘清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学科内核和学理内涵,是保持学科独立性、提升学科话语权、推动学科持续发展的必需之举。本文结合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历史沿革与研究内容,总结出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四个基本范畴及其十六个核心命题,并阐释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四个基本范畴中,档案的本质及其形成规律是学科的逻辑起点,档案管理核心环节设计及理论应用是学科的立足之道,档案事业研究及其社会服务是学科的生存之基,档案学理论与方法是学科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总结归纳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基本范畴与核心命题,有助于更新和延展学科内涵,使档案学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学科之林。图1。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38.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点工作,在中央层面将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形成了参考经验,奠定了政策基础,发挥了试点溢出效应,带动了全国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的试点探索。本文通过对7个国家级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的调研,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在试点过程中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突破创新有限、社会参与力度不够、理事会决策支撑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要明确各利益相关方边界,制定一系列相配套衔接的规章制度,制定各地“图书馆事业发展基金会”制度及畅通的收支渠道,改革创新人事制度并因时因地不断改革完善等,逐步建立起以公益目标为导向、决策专业科学、激励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治理结构,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表6。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3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全球学术交流模式总体朝着开放获取的趋势发展,信息时代的科学活动需要更多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开放数据是公众参与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对于图书馆工作还是对于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来说,科研模式的变革都是一种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在此背景下,也产生了一种新的机遇,即与科研数据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新内容,包括:明确科研数据管理各利益方;明确数据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塑造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文化,开展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数据对话;进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各个环节的政策研究;明确数据馆员发挥的作用和职业价值。表6。参考文献70。  相似文献   
40.
以公共图书馆为例,运用文化权利、政策过程理论对我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展开政策检视和反思。研究发现,免费开放政策取得重要成效,但亦存在问题:恒定的经费补贴量难以满足免费开放后文化供给量和服务量的增长;经费分担机制未完全落实;按行政层级设计的补贴标准难以关照到不同规模的公共图书馆需要;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缺失,政策激励约束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动态的政策调整和优化未能及时跟进,中央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明确、支出责任与财力不匹配以及政策成本高于收益。因此,建议完善分类资助标准,设计多重综合标准;建立完善经费保障的动态调整机制,创新财政保障方式;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激励约束机制。表2。参考文献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