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6篇
科学研究   76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章对大兴安岭野生三叶草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习性、抗旱性及坪用效果等进行初步的研究,为能使其在呼和浩特市乃至全区在草坪绿化上广泛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本文叙述了如何控制县乡公路稳定土基层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3.
<正>虎跃神州添锦绣,兔奔华夏创新天。十二月中旬,临武县武源乡老科协副会长、临武鸭孵化场场长、55岁的龙明阳同志,从湖南省老科协总结表彰会上捧回了一鼎"湖南省农村致富能人——龙明阳"的水晶奖杯,这是他有生以来最高的一次荣誉。既是他科技创  相似文献   
84.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欣赏、吟诵、阅读的诗歌。相比较儿歌,它的篇幅有所增加,语言更加诗意优美,内容更加丰富。苏教版在低年级段选用了9篇儿童诗,有叙事性的儿童诗,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有抒情性的儿童诗,如《水乡歌》。立足语用的角度,低年级的这些儿童诗有哪些价值,在教学中又该如何体现这些价值呢?  相似文献   
85.
《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时期乡村建设的“品牌”,它既是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的宝贵借鉴,而且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应该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坚持群众路线、关心农民利益,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86.
基于中国乡村百年之痛以及对现代性及其后果的反思,艺术乡建主要从“生态性”“治理性”和“美好性”三个层面对乡村建设做出新的规划与构建,在乡村振兴和中华文化复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人类学逐渐关注人的情感之维,探讨情感结构与社会转型和变迁之间的深刻联系。在艺术人类学视野中,中国手工艺的复兴和乡村复兴实则是一套文化样态和审美哲学的复兴。艺术家介入乡村建设可以让乡民重新感知乡村的美,从而引领新时尚和社会革新。乡村是中国文化之根,不是我们拯救乡村,而是乡村拯救我们。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今后的社会发展是去中心和多中心的重构。在这样的社会转型中,我们更需要迈向“生态中国”,需要新的看世界的方式和生活样式,从而真正在艺术层通达美美与共之境。  相似文献   
87.
新世纪中国小说的都市经验中存在一种"吾乡书写",它是都市异乡人的"乡土经验"被"都市体验"改造的过程,也是乡土城市化的过程中,"乡土意识"向"新都市体验"的演变过程。这也表现为都市体验中的吾乡书写的历史感大大加强,代际体验更丰富,艺术观念和手法不断创新,并努力探讨都市文明和吾乡书写的审美契合点。  相似文献   
88.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它不是一则童话,却有着童话般的意境。笔者就这篇课文选取了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反思,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89.
正教育的终极是什么?有人说是成长人、发展人、完善人。那么,能让人成长、发展、完善的力量又是什么?我认为是蕴藏在教育中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善之力,爱之力,恭敬与敬畏之力。我们要做的便是开发每一颗心的力量,提升每一个生命的质量。爱敬天下,是一把打开精彩生命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90.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大部分的家庭收入还相对较为低下,手机依然是非常奢侈的消费品。而探究中学生的心理,佩带手机恐怕更多的是作为他们攀比炫耀的资本,满足其虚荣心。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中学生不用进行什么劳动,就能吃得好,穿得好,致使有的学生逐渐形成惰性。不愿再艰苦朴素,而是追求高消费;在学习上怕艰苦,只想在舒舒服服中得到好分数,生活中一遇到挫折,就泄气、后退,缺乏向上的锐气、无坚不摧的勇气。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它不仅是制约和指导人们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对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用以修身立德,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内在道德品质要靠外在的行为来体现,而外在行为习惯却同时可以强化内在道德品质。我们对中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必须遵循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通过具体可感、操作性强的行为活动去渗透,去强化,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内化、升华为道德观念,提高其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