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8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人有两只耳朵。一只耳朵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耳朵听到魔鬼的声音。  相似文献   
72.
论《莉姬娅》中埃德加·爱伦·坡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莉姬娅》是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之精华,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代表。精心选择的故事主人公和叙述者,用心安排的故事发生时间和地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敬畏之美、毁灭之爱和不灭之意志交织而成的壮美而恐怖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73.
艾玲 《黑河教育》2009,(5):57-57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那么,如何讲好这一课呢?下面就来谈谈我教《圆明园的毁灭》的主要教学内容及课后反思。  相似文献   
7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会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学家沈国舫表示,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四次文明,未来我国亟须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5.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短短几年时间,从《再见了,亲人》《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到《晏子使楚》,从“三个超越”到“三度”,窦桂梅老师越来越成为争议人物,毁誉不一。就在《晏子使楚》之后的座谈上,窦桂梅老师又语惊四座——“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招来一片非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6.
托马斯·哈代在《苔丝》一书中,通过苔丝的悲剧性毁灭这一主题,反映了他的宗教反讽;本文主要从哈代对特定宗教人物的描写、具有宗教意味的重要角色的塑造、对宗教信仰、戒律等的插入性评价,及重要场景的安排,来阐释他的宗教反讽。  相似文献   
7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对话,有一次在杭州,于永正老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一、课堂的主旋律:引导学生个性化地与文本对话学生由于受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等的限制,往往缺乏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效度、速度。学生与文本对话时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引导。引导不是教师告诉,对话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帮衬而已。1.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走进文本。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阅读文本,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78.
郑百苗 《辽宁教育》2005,(3):51-52,41
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要比预定的、计划的生动  相似文献   
79.
师:现在咱们上课。知道学哪篇课文吗﹖生:齐《圆明园的毁灭》。师:课前同学们读了几遍﹖生:两遍。师:有读三遍的吗﹖生:我。三五个举手师:好,请放下手。有超过他们的吗﹖一生举手回答:四遍你读了四遍,很好。读一遍两遍就不错了,读四遍更不得了。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咱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边板书边指导。学生书空“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请大家读一读。生齐读课题师:大家打开书本把课文默读一遍。读书要学会做记号,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  相似文献   
80.
胡玥 《文教资料》2012,(33):108-109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被誉为是心理描写的杰作,也被称为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阴沉可怕的一部。不仅仅是因为戏剧的笔墨暗淡,主题“灰色”,也因为在戏剧中存在着“超自然因素”——女巫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