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考点解读]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理解重要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引申义等;能够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想文章中生僻词语和新生词语的恰当意义;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相似文献   
52.
梁冬梅 《金秋科苑》2008,(20):268-268
通过东西方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的揭示和研究,本文结合例句从同一动物词汇代表相同的意义,同一动物词汇代表不同的意义,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英汉动物词汇比喻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英汉文化在动物词语上留下的历史文化差异,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3.
通过东西方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的揭示和研究,本文结合例句从同一动物词汇代表相同的意义,同一动物词汇代表不同的意义,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英汉动物词汇比喻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英汉文化在动物词语上留下的历史文化差异,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4.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考查根据语境选择恰当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要求能准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熟语的考查以成语为主。梳理十年来安徽卷词语运用题的考查角度、命题特点,将对2016年使用全国卷的复习备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十年自主命题评述  相似文献   
55.
作者将比喻派生义分为名词性和动词性两类,在这两类的基本划分下,对具体的词按照性质、作用、状态、方式等的不同作详细的分类。形容词性比喻派生义虽然列出条目,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形容词派生义并不存在。分析比喻派生义的类型,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分析各种派生义的构成,从而为修辞派生义的系统构建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56.
造词法就是创制新词的方法,人们在造词时,可以根据本民族的语言习惯,掌握和运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造出各种各样的新词.在组成新词时,人们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为事物命名创制新词的方法,我们统称为造词法.在汉语的造词过程中,即使人们使用同样的语素,如果造词方法不同的话,也会产生意义完全不同的词语.  相似文献   
57.
词语由单义向多义发展,是词语演变的一般规律,在汉语中,大量的戏曲行业词语通过比喻的方式使词义得到了扩展,即从专门用语变成了社会所有成员共同使用的词语。词汇是社会的镜子,它的演变除了自身的规律外,更要受到文化的影响,比喻义也因此而具有了鲜明的文化特性,从词语比喻义的文化特性考察,比喻义的产生,演变,发展,无不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散发出夺目的民族文化的光芒。  相似文献   
58.
所谓“拈连”修辞法,是指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连。甲事物一般都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都是抽象的,多数在后。在结构形式上,把本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用于乙事物,暂时求得一个共同式,这些词大都是动词,用于甲时是基本义,用于乙时是新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例如:  相似文献   
59.
“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一家五口人靠他一人养活,他肩上的担子可真重啊。”……这些句子是比喻句吗?答案是否定的。你也许会有疑问:把“大榕树”比作“天堂”,把“井冈山”比作“摇篮”,把“火”比作“海”,把“责任”比作“担子”,怎么不是比喻句?这就涉及到词的比喻义的问题。汉字的词语很多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的地位并不是平列的,有基本义与转义之分。转义又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  相似文献   
60.
<正>初中语文教学,现代文和文言文教学相比较,学生对现代文学习的兴趣要浓,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显得比较淡薄,学生往往不是那么积极地参与文言文阅读感悟的学习,尤其是对文言文实词、虚词之意义和用法,理解不是那样透彻。作为语文老师,也作为语文教学,需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上做文章,只要能够激发起一个个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那让学生理会文言实词、虚词之意义和用法则应当就是游刃有余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