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065篇
科学研究   70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74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168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形成和演化受到来自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诸多风险致因因素影响,群体极化风险识别是在对其演化机理全面梳理基础上,对是否产生风险的判断,是社会风险评估和管控的前导性环节。[方法/过程]文章论证了极端观点是群体极化风险存在的最主要具象形态,分析了极端观点的特征,构建了极端观点的TCMCR识别模型,基于自我归类理论中引用的原型性概念来识别极端观点,以元对比率的值表达观点的原型性,并以突发新冠疫情下的“辉瑞新冠小分子药物”舆情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文章构建的模型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极端观点进行有效识别,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观点O13发生了群体极化现象,形成了群体极化风险。  相似文献   
62.
确立正确的舆情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于己于国都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但大学生正确舆情观的形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大学生在确立正确舆情观的过程中会受到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从政府与社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来探求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舆情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3.
浙江高质量建设“两个先行”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智媒参与引导基层民生舆情有利于降低负面舆情的影响,对舆论引导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表现在内容、保障和关键指标上。本文概括了智媒时代基层民生舆情引导出现的环境复杂化、形式多模态化、舆情显现情感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提升数智技术应对舆情引导环境复杂化权重、丰富智媒参与基层民生舆情引导的载体与内容、完善智媒参与基层舆情引导的共情传播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4.
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已有研究从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传播途径、内容、成因、特点、影响、管理工作现状以及掌控和管理对策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已有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高校网络舆情研究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5.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变得复杂多样,对该领域的深入探索有着重要的价值。文章基于CNKI检索和筛选了406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文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借助CiteSpace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知识图谱,分析其研究现状、热点领域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快递行业由“抛掷毁损”“私拆包裹”“快件丢失”等所引发的负面舆情屡见不鲜。负面舆情如若应对不当,则有可能对企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笔者通过分析近期快递行业的舆情案例,解析快递行业的舆情成因、特点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7.
安翔  郑晓梅  王佳悦 《新闻知识》2023,(1):63-67+94
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蓬勃兴起带来了多元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网络思政与传统思政教育之间的多重博弈,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文章从自媒体视角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舆情产生的内在逻辑和特征表现,从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以及信息传播的内容、媒介、管控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提出了从增强价值导向、优化传播内容、加速媒介融合和提升管控效能等方面入手,构建符合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规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68.
69.
70.
中共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重大决策之一是国企布局"有进有退","竞争性领域中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要吸引多方投资加快发展","优胜劣汰".3年来,由著名公众人物和主流媒体联合出面,说中共十五大决定"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退出"和"国退民进战略"的异常现象层出不穷.国企改革发展面临"问题舆情".2011年即"十二五"伊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研究员又连续发表文章和谈话,继续歪曲中共中央的国企改革决策.这种误导在客观效果和逻辑上有利于私有化,继续增强外资对于中国经济的控制力,加剧两极分化,体现的是"普世价值".并且,在这里吴敬琏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自相矛盾.他说过,中共十五大报告决定"国家只需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但是难道他真的不明白,这里面就包括了竟争性领域的一些重要国企?孔子曰:"'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竞争、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紧迫."十二五"时期以竞争性领域为主展开的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已经对国企在竞争性领域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进一步要求国企凭借技术等优势做优做大做强.这完全符合中共中央关于竞争领域国企发展的决策.中共中央国企改革重要决策不容篡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