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由"永生"入手,以人物情感变化为主线,抓住人物对话几个关键教学节点,开展扎实又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把握主要内容,在听说读写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达成情与理的共融、读与写的交汇。  相似文献   
52.
在文中,我读懂了作者的感受——生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永生,但是它的结束却可以延续另一种开始。这不禁引起我的深思:在生命的形态中,每个人扮演何种角色并不重要,因为更重要的是,灵魂在生命演绎过程中所绽放的光辉有多大。  相似文献   
53.
一身简朴的穿着,时常行走在稻田间的广西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莫永生教授,今年已年近古稀,他从事水稻育种研究37年,带领广西大学的水稻育种团队,推出了“野栽型恢复系系列与组合的选育及其超亿亩应用”项目,该项目取得了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的重大突破,居国际领先水平,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9年,他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培育高大韧稻的设想,打破传统育种“矮秆”的研究方向,为未来水稻发展方向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54.
何玉芳 《巢湖学院学报》2022,(5):127-133+164
《三体Ⅲ·死神永生》的英译本于2016年在国外发表,第一周就进入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2017年获得轨迹奖,并获得雨果奖提名。这些佳绩说明这一译本是成功的,但细读后会发现在一些有关性别的内容上译者刘宇昆做了修改。文章旨在从赞助人角度,通过文本分析和与译者刘宇昆访谈求证,看该译文性别内容的英译,看译者如何与出版社代表编辑丽兹和作者刘慈欣沟通合作,从而达到翻译群落中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5.
崇敬永生     
死人如果不埋在活人心里,那么他就真的死了!  相似文献   
56.
【教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在大海中永生》第3自然段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57.
田甜 《下一代》2008,(4):16-17
说起我成功的事情,还真不少。但是有一件事,却令我永生难忘。记得在我9岁那年的一天,我看见电视上正在播出一次画展。展出的画,有的是油画,有的是素描……其中的一幅"红梅傲  相似文献   
58.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一生中创作了1775首诗歌,其中的主题包括“死亡”和“永生”。本文依据诗歌作者的生活背景﹑情感经历,及其死亡诗中的不朽之作《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亡》来反映她对于“死亡”和“永生”异于常人的思索和见解。  相似文献   
59.
李淑玲 《华章》2007,(2):106-107
济慈在其书信中多次与朋友探讨了人的灵魂问题,在经历了从感觉到哲学的深刻转变之后提出了一套"灵魂造就"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神性之光,这种神性之光必须经由心灵的媒介,在现世的熔炉里锻造,获得独特身份,才能成长为灵魂,从而获得赎救和永生.<灵魂颂>就是对这一理论的诗性阐释.  相似文献   
60.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艾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6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这些诗深刻地反映了她本人对死亡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认为死亡给人带来了恐惧、焦虑与绝望,死亡的体验和感受也是冰冷痛苦的,因此她否定了死亡;另一方面,由于受基督教教义和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她又认为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并坚信人死后可以得到永生,因此她又肯定了死亡,并渴望死亡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