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永生感念     
"是谁让我们来到这儿,进行这无休止的生命之行?" "我们生在物质的缺憾里,不必探究,来往何处去。" "何为世事万物,永生的又是何物?"  相似文献   
83.
李玫 《上海教育》2011,(13):64-64
(参观“侵华日军暴行”部分) 师:同学们请看地图,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随后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大批工商企业被轰炸,公交设施被破坏。民房、学校、文化机构被毁。这里展示的是商务印书馆被毁的情况。  相似文献   
84.
在美国男性中,前列腺癌是最常诊断和位列第二致死率的肿瘤,一生患癌的危险概率约为1/6。前列腺组织是由胚胎泌尿生殖窦(urogenital sinus, UGS)发展形成的一个导管-腺上皮结构,这种导管-腺上皮结构是由高柱状的分泌性的腺细胞和扁平的基底细胞组成,这两种细胞分别表达特异性的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和生物学标记。在大量的前列腺癌研究中发现许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存在突变,但是它们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目前,尚缺乏对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组织如何转变为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人前列腺癌体外和体内模型的综合应用有助于研究前列腺癌的形成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特征,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些新的来源于手术新鲜组织标本并能表现不同的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永生化细胞系作为转化医学研究新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85.
《小学生导读》2020,(1):26-27
在重庆市铜梁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前的广场上,一尊手持钢枪、神情坚毅的年轻战士塑像引人注目,他就是家喻户晓的邱少云烈士。1926年,邱少云出生在铜梁县关溅乡玉屏村邱家沟(今少云镇少云村)一个贫苦家庭,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中,邱少云作战勇敢。  相似文献   
86.
柳欣 《科教文汇》2009,(18):251-251
本文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分析了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Because I Could Stop for Death,旨在探讨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死亡与永生两大主题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对Because I Could Stop for Death诗歌中的意象构建,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的大胆选择,标点符号尤其是破折号的使用以及诗中多层次象征意义等都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相似文献   
87.
王蕾 《现代传播》2022,(8):147-154
智能融媒体时代,在以“融合”“互动”“发展”为显性特征的关系/过程本体论之中,结合有关物质、时间、空间、地方、数字化等前沿理论,从物质存在、时空环境、人机互嵌三个维度辩证地分析和理解文博数字影像化理念的内涵。文博数字影像化是一项系统持续性的工程,需结合时代和技术环境重构数字化理念,理性看待人—技术—物质—世界之间的关联,借助融合发展视域建立健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的全链条体系,在明晰数字文博影像的价值基础上勾勒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8.
刘琴 《现代传播》2022,(9):33-42
死亡是一种生命现象,对离场具身的死亡纪念是治愈悲情、缓解死亡恐惧的文化坚守。在哲学与宗教、东方与西方的多重语境中,存在灵肉对立与统一的不同观点,但其共通性体现在:精神不朽是来世哲学的基础。在宗教的尽孝与世俗的声望记忆中,媒介充当着勾连生死叠合的技术通道,特别是元宇宙的来临,虚拟仿真技术营造的智能数字人能够模拟逝者的情感进行“再生交流”,再现其精神不朽,延续了离场具身的生命价值,拓宽了数字记忆的丰富内容。因此,在技术幻影中,离场具身的拟化同在得以实现,数字永生成为可能,它不单是一种记忆的姿态,而是理想激励以获得“第二人生”的自由复制。在正确辨识数字永生的技术幻觉时,也要正视其情感假体可能带来的伦理与隐私风险。  相似文献   
89.
瑞典作家加比·格莱希曼的长篇小说《永生之书》展现了近千年来的斯宾诺莎家族史。作者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死亡类型进行叙事的组建,小说中出现了大量非正常死亡因素。人物形形色色的死亡除了为小说主旨服务还承担了连接事件的功用,它不仅串联了整体叙事的各个组成部分,其自身亦成为叙事的一部分,填补了人物与人物间出场的空隙,形成文本独特的死亡叙事风格,也完成了作者死亡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90.
苏教版第九册中《在大海中永生》一文,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为了让学生体验课文的情境,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以酿情为导,以读悟情,升情为线,感受伟人离去天地同悲的意境,学生动容、动心、动情,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课前铺垫,酝酿感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