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金末元初王朝鼎革之际,有历史责任感的北方儒士和权倾一世的汉人世侯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具体表现在:儒士们拒绝应召入幕;反对汉人世侯逆历史潮流的思想和行为;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限制汉人世侯权力诸方面。  相似文献   
42.
【原文】热斯坦巷早晨刘亮程不是我——是他们,在热斯坦巷的早晨醒来。穿过麻扎的阳光斜照进巷子,照在那些踮起脚尖便能望见的低矮房顶。拉客的毛驴车摇着响铃走过。最早迎着暗红曙色开门的阿依大妈,看见巷子里多少年不变的土路上,站着一个陌生汉人。她扶着门框,探头朝外看一眼,又缩回身去把门关住。一连两个早晨,天刚亮我便起身,跑到热斯坦街的那条小巷子里。我不知道我想看见什么,只是有一种隐隐的冲动,想赶在他们醒来之前,  相似文献   
43.
对东方朔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这四篇作品并非单纯的模拟之作,而是王逸等人借用骚体形式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的文学评论性文章,是十分值得重视的汉人评论屈骚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44.
乾隆年间著名的满汉之争,杭世骏(1696—1773年)几遭杀身之祸。乾隆八年(1743年),久旱无雨,皇帝循例下诏求直言,开御史试。杭世骏便上了一篇《时务策》,主张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见,触动帝怒。其策中称:满洲才贤  相似文献   
45.
金初枢密院建制的探讨从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外山军治开始, 一直以两枢密院制为起点。本文从辽代官制入手, 引用相关史料, 详加剖析, 得出金初枢密院仿辽南面官的“汉人枢密院”而设。金初枢密院为一枢密院制, 而非两枢密院制。从而对研究金代官制及金初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早在秦汉时期即已出现。秦人受时代局限,对秦始皇的基本态度是称颂。汉人以史为鉴,通过抨击秦始皇暴行,总结历史经验,但汉人过份追究个人罪责,缺乏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47.
13世纪初,蒙古南下攻打金朝,迫使金朝迁都而失去对黄河以北的控制。蒙古以封高官,划分辖地的办法吸引汉族地主归降。归降的地主由于官职和领地可以世袭,所以称为“世侯”。其中以占据真定的史氏家族为代表。汉人世侯在领地内推行的统治方式,既有比蒙古早期分封制先进的一面:保持了汉族的封建生产关系;又有比宋金封建生产关系落后的一面,即带有驱口和依附农民的农牧主生产方式。汉族世侯在维持生产关系上具有两重性,他们在蒙古统治向封建化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8.
49.
公元4世纪末,塞外游牧异族拓跋入主中原,顺从汉地固有的贵族主义,清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滞留乡梓的汉人士族,谋求双方的谅解与合作,此乃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表现在仕进起家方面,北魏依照魏晋惯例广泛吸纳汉人士族步入官场,放宽世资核算的标准,充分满足其提升门第的利益诉求,从而整合社会力量,扩大统治基础。关键举措是在起家官与世资门第之间搭建约略四等差的比例对应,同时调节品位职级与清浊要闲的关系,基于阀阅形成彝伦攸叙、各任其性的理想格局,深入落实流品之精神实质。紧迫的认同危机,迫使置身华夏边缘的北魏忠实继承魏晋传统,令其早期制度体系呈现出鲜明的汉式面相,其在中古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作用亦由此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50.
孙昉 《大连大学学报》2023,(5):64-71+78
清代诸帝大都不同程度地要求王公贵族避免沾染“汉人习气”,其中以清高宗弘历为甚。弘历眼中的“汉人习气”指向非常模糊。满族王公贵族对汉族传统文化的仰慕和效仿,均被视为“汉人习气”。弘历甚至将当时已经出现的八旗游惰现象也归因于“汉人习气”的浸染。弘历曾多次以浸染“汉人习气”为由训斥王公贵族。这种贬斥反映了弘历对汉族的戒备,并以此来控制王公贵族。仁宗颙琰、宣宗旻宁也曾斥责沾染“汉人习气”的王公贵族,但是力度和频度都远远不及弘历。随着清朝国势日渐衰落,晚清诸帝对“汉人习气”的贬斥也就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