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李怀军 《历史学习》2001,(10):18-19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俗称“法币政策”)是一次重大改革。法币政策的实行。客观上对中国经济复苏和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它的实行也使官僚资本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国民政府只是为了垄断金融才实行这场改革的吗?本试从历史背景角度简要分析这场币制改革的原因。  相似文献   
32.
1935年币制改革对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币改革不仅是中国货币形式上的一种进步.而且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为战前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开辟了道路.刺激了农工商业和外贸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在抗日战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3.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有“面额壹圆的法币”一图(见图1),上面的时间为“中华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难道1928年已经有法币了吗?  相似文献   
34.
王纪洁 《中国收藏》2020,(11):138-141
光华商店代价券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政府印制和发行的一种用于找零的纸币,与法币并行流通。其发行时间不长,但在我党抗日根据地经济金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5.
"法币(亦称国币)与金圆"邮票混贴封,以封上两种不同币制邮票面额的巨大反差为明显特征,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在邮史中属罕见。有关该封产生的时代背景、使用期限、邮资状况等问题,笔者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1时代背景由于法币的严重贬值,民国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宣布自1948年8月20日起,废除法币,实行金圆券,同时规定金圆  相似文献   
36.
1935年币制改革的作用和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财政学,经济学的方法对国民政府1935年币制改革的影响和效果进行了再探讨。1935年币制改革挽救了当时的金融危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研究1935年币制改革对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7.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法币是汇兑本位制,币价“钉住”英镑,法币每元合英金1先令2.5便士(14.5便士)。财政部在实施法币办法中宣布:“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1]汇市的买卖价格上、下限定在买进1先令2.75便士与卖出1先令2.25便士之间。当法币汇价到达下限时,中、中、交三行即无限制卖出外汇,以维持汇价。汇兑本位制的关键是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国民政府在实施法币政策时,规定禁止使用白银为货币,银行、钱庄、工商…  相似文献   
38.
抗战时期,在大后方与沦陷区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非正常的法币流动现象,这主要是由日本的策动引起的,另外也与大后方的经济处于弱势有关。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先以向中国大后方走私倾销货物等方式来获得法币,然后再到上海法币外汇市场套购法币外汇基金;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先是将从沦陷区收兑的大量法币,以高价诱购物资的方式驱逐到大后方,待此项法币用尽后,  相似文献   
39.
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通货膨胀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通货的缓慢膨胀阶段;通货的恶性膨胀阶段和通货的崩溃阶段。造成国统区严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四大家族的巧取豪夺和庞大的军费开支。严重的、持续的通货膨胀,摧毁了国统区的经济,加深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程度,并促使它迅速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4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政策,致使币值极不稳定,鉴此,马寅初提出了稳定币值的经济理论,即货币发行应以维持货币流通规律为限,为了稳定币值,他认为国民政府应采取收缩法币、不滥发纸币以及对发国难财收取重税等措施,尽管他的这些见解和主张受到了国统区人民的拥护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但并不能真正解决战时经济条件下国民政府的财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