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207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41.
文章以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为底本,结合多年教授古代汉语的心得,对有关的字、词、句等从词义、语法、作用等方面作一梳理,从而有助于古代汉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242.
《兰亭集序》有句云“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编者释“期”为“至、及”。《归去来兮辞》有句“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编者同样释“期”为“至、及”。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两处的“期”释为“至、及”,句子好像都讲得通,但我们认为这不是确解。《辞  相似文献   
243.
说《中图法》中的“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图法》中有些类目下各有一个小注:“按(依)……排”。有人认为这些类目下的“按(依)……排”指的是一种复分号。例如,“A12马克思、恩格斯单行著作”下有一小注:“按写作年代顺序排,多卷书以第一卷的写作年代为准。”“A22列宁的单行著作”下的小注说,“见 A12注,”这就是说,它也是“按写作年代排的”。“A244”的类目为“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工人运动的高涨及大战时期(1912年4月——1916年)的著作”,当然也是按写作年代排的。因此,在使用种次号作书次号的条件下,有人把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6月)一书的索书号给为  相似文献   
244.
《烛之武退秦师》是新教材第一册的一篇新课文,笔者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发现文下有一注释值得商榷。文中烛之武在劝说秦伯勿攻打郑国时,罗列了几个理由,其中讲到晋国野心大,说了一句话: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下文注释对“既东封郑”释为“(如果)已经(灭郑)把郑国东面作为疆界”,其中“东”就释为“东面”,仍把它解释为一个名词,  相似文献   
245.
友人杨明珠君潜心史籍,酷爱石刻文献,编著《司马光茔祠碑志》一书,历时十年之久。期间访查实物,不避远近;口询笔录,不惮细琐,辛勤劳苦,自不待言,非如此,则学人不能尽知在司马光辞世918年之后,尚留有如此丰厚的石刻史料,可供今人浏览与研究,明珠君之功劳,不会泯没。  相似文献   
246.
247.
孙林 《甘肃教育》2003,(9):25-25
2001年10月第2版高中第四册《语文》第21课《逍遥游》节选部分正文下注释(42)对“而”的注释为:而,通“耐”,能。杨树达《词诠》对“而”的解释有一条是:(三)助动词,假作“能”字用。……按《庄子·逍遥游》篇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亦假“而”为“能”,作名词用。看来,杨先生是认为“而”通“能”的。《文言虚词通释》对“而”的解释中最后一个义项是:[附]名词,能力,才能。是“能”的同音假借。举的例子也是《逍遥游》中的句子,而且在上一个义项后加有按语:“而”和“能”古音同属“之”韵,“而…  相似文献   
248.
钱久芹 《语文知识》2006,(10):40-40
我在教《勾践灭吴》一课时,发现有学生将“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一句译为“以致使百姓尸陈原野,遭受日晒夜露”.我觉得这似乎比《教师教学用书》所译的“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更准确。  相似文献   
249.
服虔注解《汉书》言简意赅,精审明了,与其在注释方法上的积极探索密不可分。而这些方法又充分体现出其“随文释义”“随文注音”的显著特点。不仅为后世注家提供了颇为详实的资料,而且在注释方法上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50.
《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对于其中的“割”“折”“发”三个字.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读本》第一册182页是这样注释的:“[割]割肉。[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新发于硎]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