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90篇
科学研究   52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杨守敬编纂的《古诗存目录》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关于古诗目录的巨著。本文主要论述了它的成就、影响及不足,论述了《古诗存目录》两个抄本的异同。  相似文献   
842.
范军 《出版科学》2006,(2):64-71
对施蛰存的编辑生涯进行梳理,介绍了其书刊广告方面的作法和成就.  相似文献   
843.
老照片     
汤涌 《浙江档案》2006,(5):32-33
老照片作为历史的见证,具有无可争辩的存史价值,有的甚至无需再通过字的描述,就可以呈现出当时的情景,本刊将陆登反映各地社会、经济、政治和化等方面内容的老照片,开启尘封的历史记忆,让读从中获得启迪和教育。这组老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二十世纪前五十年代绍兴发展变化的几个缩影,生动地反映了旧绍兴的特征,也从另一视角射托出建国以来绍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地的变化和引人注目的进步。[编按]  相似文献   
844.
梧樟 《四川档案》2005,(3):18-19
2005年4月的一个下午,我们来到西南民族大学采访了一位传奇的人物——一位在抗战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第一位藏族飞行员札喜泽仁。一走进家门,我们便见到了一位身着宝蓝色唐装,精神矍铄,耳聪目明的老人。他1.80米的个子,满头银丝,背有些微驼,几道深深的鱼尾纹和有些深陷的双眼。谁也没有想到,他竟是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说明来意,老人爽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三个女儿的陪同下,他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资料和照片,娓娓讲述起从前的故事——  相似文献   
845.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是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是一个世纪的见证者,所有的命运遭遇与政权更迭紧密相连。他们更是中国百年风云的记录者,笔下流淌着世纪中国苦难、悲哀、喜悦的波澜起伏。  相似文献   
846.
《新闻前哨》2005,(7):46-46
本刊讯日前,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在北京举行第十届“森泽信夫印刷技术奖”授奖大会,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张忠明同志获“森泽信夫印刷技术奖”一等奖。该奖属国家级奖项,迄今已评选十届,我省仅两人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847.
婵的形象让我们极易联想到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同是在封建礼俗制度下被压抑了人性,两人选择的抗争道路却截然不同。曹七巧采取的是报复,疯狂地向所有人,甚至于向自己的儿女报复。她的目的在于破坏,在破坏中得到一种快慰以麻木自己受伤的灵魂;而婵更多的是一种顺从,甚至自觉地维护,对于自己正常人性的渴求,首先感到不应该的恰恰是她本人。她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难道仅仅是由于所要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吗?我想原因不在这里。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对于文学的态度。施蛰存对文学取一种欣赏的玩味的姿态,即便在后期加了些许社会的内容,他的本意也只在文学本身。张爱玲却不,她想告诉人们更多超越文学本身的东西,为了加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力度,曹七巧的行为越激烈越好,题目“金锁记”那充满象征的寓意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而施蛰存纯文学的态度与眼光,让他有时拒绝关注更多社会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848.
人教版《离骚》中“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一句注解为“(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惟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相似文献   
849.
图片新闻     
陈文摄 《中文自学指导》2009,(6):F0004-F0004
上海愚园路1018号施蛰存故居后门。 施蛰存1938年随父母居此。1951年起在此定居直至逝世,见证了当代中国文坛学界的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850.
新时期以来,对施蛰存及其作品的研究日渐多起来,然而对其研究的整体情况和现状还缺少综合的描述,本文意在仔细梳理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施蛰存研究的时代变迁、评论视角变化及研究趋势等,以期对施蛰存研究作全面综合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