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沈岗 《新闻传播》2009,(10):118-118
近年来,外来文化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观念、经济和文化。为此,针对其对我国少年儿童文学媒体的影响展开讨论.如何洋为中用,用受众乐意接受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民族根性理念.报社如何在当今的现状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这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32.
2004年9月,笔者作为一名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有幸被教育部选送到德国进行考察与学习。考察德国的做法,受益匪浅,联系我国的现实,感慨万千。本文将考察学习的体会整理归纳,一一对照,以为借鉴。  相似文献   
33.
毛泽东与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双向关系。其间既存在着由外而内的“内向化”亦即“洋为中用”的过程,也存在着由内而外的“外向化”亦即“中为洋用”的过程,并在理论、思维与实践操作层面,主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第三世界文学产生过一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创作仍然会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继续产生久远的影响,在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具有双向性和正反两面特征的“镜子”。  相似文献   
34.
本文简要论述了外国文学课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专业特点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在教学中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问题;重点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书育人的五点尝试,试图总结出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教书育人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5.
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文艺理论,他的《讲话》内容博大精深,是划时代的文艺理论文献。本文认为:他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革新创造,正确地揭示了文艺创作、文艺发展、文艺繁荣的内在机制和客观规律,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完善、科学的文艺继承革新观,是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文艺思潮侵蚀的理论武器;是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新文艺的理论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6.
今天,在以中、西现代文化的交融为主要标志的社会里,本土文化的艺术创造经常迷惘于“自弃”与“盲动”之中.从阶段上讲,这既是正常的,也是发人深省的.鉴于此,对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重提就显得极有必要,其意义在于通过这样一种艺术观去把握艺术创作中“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使艺术创作能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当中始终具有“中国化”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认识上入手,简要重申以往被我们所理解和实践过的观点,并以此共勉于今天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37.
借鉴与依附     
中原 《开放教育研究》2006,12(2):F0002-F0002
借鉴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远程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伴随物,不说起步阶段的模仿还是发展阶段的借鉴,模仿和学习他国的经验模式和经典理论都是必须的。既然是一种学习,就有一个“洋为中用”的抑或消化、抑或迁移的过程,所渭开卷有益,我想也适用于此,只是消化或迁移的时间快慢不同罢了。可能是过  相似文献   
38.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化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不对等互动和单向度的渗透。文化忧患意识便是基于这种不平衡的渗透而引发的忧虑、深思和警醒。文化的创新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文化忧患则能激发人们对待文化的自觉性、责任心和使命感。文化忧患意识要求大学生既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与外来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同时使本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受干涉,保持价值观念、民族风格、生活方式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39.
吴臻 《学前教育》2008,(10):16-16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工作多年来,不断受到西方新的教育理念的冲击和洗礼,蒙台梭利、奥尔夫音乐教育、瑞吉欧、福禄贝尔、多元智能、感觉统合、建构主义等便是其中的代表。当我们引进各国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模式时,沾沾自喜,以为这就是与世界接轨,这就是教育现代化,这就是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0.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世界文化交汇融合并生的全新世界。在此背景下,唯有与时俱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造出符合时代韵律的新世纪学校文化——和谐学校文化,成为学校建设的源泉、动力和支撑,才能实现科教兴国继而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而不负历史的重托。学校是知识的摇篮,理当有更浓厚的科学求知氛围;学校是梦想的花园,理当有更多一些色彩装扮;学校是思想和灵性自由驰骋的乐土,需要有更多健康的多元文化因素来拓展孩子们心灵的疆域。总之,和谐学校文化篇章中缺少不了科学的主导、艺术的畅想和文化的承载,否则难以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