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81.
82.
胡剑 《四川档案》2015,(2):62-64
国立中学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开办的中等学校,始建于1938年,终结于1946年。当年的国立中学,是抗战时期中国教育史上一段颇具影响的传奇,曾经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两弹元勋"邓稼先、诗人贺敬之,以及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教授等,都是抗战时  相似文献   
83.
1938年5月,二十四岁的青年诗人徐迟作为流亡文人挈妇将雏随戴望舒全家从上海逃难到香港。1942年,徐迟又从香港来到重庆。他在歌乐山的大天池旁边的一个名叫蒙子树的小村子里借住了一年时光。在这富有田园之美的很诗意的乡间,徐迟做成了自己平生颇为惬意的几件事。一是写出了一本《诗的诞生———一个美学的尝试》的诗论著作。第二件事,便是他受雅典娜女神的招引,完成了世界文学翻译的一个创举,即首次用汉语诗体的形式选译了荷马史诗之一的《伊利亚特》。他一共译了十五个片断,共七百余行,书出版时题名为《依利阿德选译》。而同时做成的第三…  相似文献   
84.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与工农相结合,走群众路线,东北流亡学生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前途,并在抗日救国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5.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无知》中有一条隐含的线索:记忆-回归-流亡。因为集体记忆和个人私密空间记忆,人们渴望回归。寄希望于伟大的思乡者尤利西斯等模式的回归。《无知》中诸多主人公进行了尝试,回归仍是无望,被迫流亡。通过线性解读,昆德拉这一类人的存在获得了彰显。  相似文献   
86.
王家新的诗创作与诗评在当代诗坛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光芒。鉴于他的诗歌创作诗评界已多有论述,本文另辟蹊径,旨在通过对他的诗论与几位一直出现在他的视域中的几位俄罗斯流亡诗人主要诗学观念的梳理和比较,得出他们之间的精神联系,以求更深地理解王家新的诗学渊源与特点。  相似文献   
87.
冯至关于伍子胥逃亡的故事创作,经过了十几年的酝酿,每一次酝酿都与冯至自身颠簸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直至最后成书。正是通过这种特殊的酝酿与创作,冯至在无形中拉近了现代与古代的距离,使得《伍子胥》的成书过程或多或少直接承担了十几年间冯至的心路历程,折射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思想上的某些变迁。冯至赋予“流亡”以现代的意义,同时他也在对“伍子胥流亡”的审视中,寻找着自己的“流亡的归宿”。  相似文献   
88.
在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中,他以自身特殊的双重身份去看待政治和社会,强调知识分子的流亡和边缘立场,因为这种立场能够给人们以观察社会和思考人生的自由空间,而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自创而非依附的,因此他们的写作也应该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89.
王绍梅 《文教资料》2007,(33):42-44
纳博科夫的流亡人生为他的创作注入了血液和动力。他早期的大部分俄文作品均以流亡为题材。有关评论认为纳博科夫后期英文作品转向了形而上的彼岸世界的探讨,其实质是对流亡主题的深化和延伸。本文旨在以分析《洛丽塔》,在空间、时间、爱情、语言四个层面揭示亨伯特多维的流亡世界。亨伯特不仅是一个形体上的流亡者,更是一个精神上、文化上的流亡者。  相似文献   
90.
《青年记者》2007,(21):4-4
据《青年参考》,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有着不“平凡”的经历:父亲惨死于绞刑架,两个弟弟死于谋杀,她与母亲都曾遭遇长时间的牢狱之灾,两度担任总理,又两次被解职,直至流亡他乡,有国难回……10月18日,贝·布托结束了8年的海外流亡生涯回到巴基斯坦,听到了数十万名支持者的欢呼声,也随之引起了爆炸声中上百人的惨死。这位从不向暴力和威胁低头的“东方之女”.将在巴基斯坦掀起怎样的波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