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中平元年爆发的黄巾起义以及随后的军阀割据与混战,再加上天灾,导致了南阳、三辅出现流民并有一部分涉入益州,是为“东州人”。这股流民入蜀后,与益州统治者刘焉、刘璋相互利用,对益州政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
两晋南朝时期,北方流民大批南下,经过侨州郡与土断,南下北人逐渐与土著汉人融为一体。南北汉人之融合,既壮大了南方汉族队伍,更提升了南方汉族素质,为南方社会进步提供了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3.
汉武帝统治时期,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汉武帝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严控户籍、赈济安抚、生产自救、扩大土地资源、抑制土地兼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汉武帝解决流民问题尽管有些不足,但成效显著。汉武帝时期的流民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深刻地反映出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政治经济特色。  相似文献   
84.
箢篼山风光     
我是第四次来这里了,看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感到分外熟悉。天色有点昏暗,绵绵阴雨,如烟似雾,轻轻地抚摸着山中的树;又像一层轻纱挂在枝叶间,随着风儿飘来荡去。箢篼山坐落在泸县绕城而过的濑溪河上,它其实是一个小岛,因状似农民挑抬用的箢篼而得名。  相似文献   
85.
汉水崖居文化初探(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崖居是古人在山崖上开凿的石窟石室。这样的石居,汉水流域大量存在,随着汉水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古崖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引起了众专家的关注,古崖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分别充当了古人类的栖息地、流民的集聚地、灾民的避难所、贫民的安乐窝、战争的关隘地、商贾的储藏室,宗教的传源地等。  相似文献   
86.
1691年的那个春天,蒙古人赶着牲口,满族人带着各种精美的工艺品。汉族人带着粮食,汇聚在伊通边门。门开了,热闹的集市声随即替代了往日关丁们的呵斥声。时间一天天过去,即使春天过去了,交易的人群还是不肯散去。这个无名屯落,伴随着春天交易时间的延长,便被人们称为长春了。  相似文献   
87.
承西晋末年之乱,东晋南朝的流民问题格外突出。这些流民来源有二:北民南迁和东晋南朝内部流民。为解决流民问题,南朝政权或遣返流民,或赈恤灾民,或侨置郡县,或实行土断。流民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侨居江淮之间的流民武装构筑了东晋南朝南方的安全屏障;北方流民构成了东晋南朝政权的支撑性力量;流民也促进了门阀势力的壮大,巩固了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  相似文献   
88.
十五世纪三十年代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是明朝流民问题发生的严重阶段。历来学者在研究明朝的流民问题时往往选择对这个阶段进行整体把握。然笔者仅从此阶段中的正德年间流民问题形成的社会背景,流民运动的基本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对正德年间的流民问题浅析一二。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南朝地下流民社会的形成及生存形态分析,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其与客家民系形成的因果关系,力求更清晰地揭示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以及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光州固始"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90.
浅析东晋南朝流民自主流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涌出的大量流民,在政府无暇管理时,部分自择方向,有流入私家大族成为佃户或私荫户;或投奔寺院为僧为尼;或自结成群,隐入山林。流民自身主动的安置,减轻了当时社会的压力,稳定了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