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篇
教育   342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存在主义作为现代人的生存体验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存在诗学角度分析海子诗歌对存在深渊的超越与救赎。海子以神性体验的方式追寻人在大地之上的诗意栖居,通过对人类个体生存悲剧命运的揭示,思考人类和诗歌的命运。虽然最后生存的虚无还是吞噬了海子的心灵,但是身处贫乏时代追问诗人何为的勇气和独特的探索生存秘密的方式使海子诗歌在精神向度上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诗人。  相似文献   
22.
见嘉怡 《学语文》2006,(2):39-39
你站在那里,或许是愤怒,或许是满怀激情,或许是莫名的落寞。在你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浪花拍打着礁石,扑向沙滩,顽皮地吻着你的双脚,发出轻轻的欢悦的声音。不远处,有大群的海鸟掠过海面,向大海最深处飞去,它们在追赶落日的余晖。这些都无法激起你的兴趣,因为它们都无法触及到你心灵最深处的愿望。哦,对了,你只想拥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只想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的生活。但,一所房子怎能承受大海那无情而强烈的摧残?  相似文献   
23.
生死观是贯穿古今中外哲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庄子思想和海子诗歌的重要内容。从表面上看,庄子和海子二人毫无联系,但实际二者多有融通之处。庄子和海子都强调对精神世界的塑造,重视生存的意义。不同的是,庄子侧重于"死生一体",而海子则更推崇"向死而生"。  相似文献   
24.
顾城和海子分属于当代不同时期的诗歌派别,但同为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并最终在相近的时间走向死亡。这种巧合为探讨顾城与海子的诗歌提供了某种线索。论文将从比较顾城和海子的自然观出发,以二者诗歌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春天意象为例,来分析二人诗歌中的悲剧意识。最后简要分析顾城和海子的诗歌风格,勾画出二人诗歌中的对立的主体形象,进一步探求顾城和海子诗歌中的死亡预言。  相似文献   
25.
海子的早期短诗《亚洲铜》,充斥着诗人对亚洲这块土地的信赖与怀疑、热爱与叩问等复杂情感力量的对抗。在这矛盾情感力量的对抗中,表现出海子在群体生存困境前全力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26.
上世纪八十年代杰出的现代诗人海子凭借独特的意象体系屹立于中国现当代诗坛。早期的海子在短篇诗歌的写作中大量使用阴柔优美的母性意象,其可分为母性身份意象、母性身体意象和母性物体意象三大类。单纯敏感的个人性格、与众不同的哲学观点以及人类普遍的母性崇拜是海子短诗中大量使用母性意象的原因。海子既继承了中国现代母性书写传统,又借鉴了西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母性意象群。  相似文献   
27.
正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告别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海子从1983年毕业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一直到1989年,他的诗歌创作大多在法大昌平校区的家属院内。他生前曾担任学校345诗社的指导老师,与法大多位老师有过来往。海子去世后诗歌整理成集,陆续出版,他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新闻部在海子25周年祭日之际,联系采访了当年海子的故人,造访海子在法大的故居,缅怀海子在法大的诗歌理想和1980年代特有的文学风尚。  相似文献   
28.
吴国祯 《学语文》2002,(3):30-31
我第一次接触海子的作品,是1990年就读师范之时,老师在黑板上将海子的《死亡之诗(之二)》完整地抄录了下来,并向我们说起了海子的死,他诗歌中的麦子和少女。我们在底下吟咏着海子的诗句:  相似文献   
29.
张器友 《学语文》2002,(5):30-32
本刊曾于第三期发表了两篇介绍海子诗歌的文章,本期安徽大学张器友教授的文章从读者尚未注意到的另一个角度,分析海子诗歌的颓废情怀,以期引导中学生全面理解海子及其诗歌。  相似文献   
30.
海子与叶赛宁是两位天才的诗人,都是一种绝望状态中的写作者,在少年时代就已对大自然的一切有着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而正是天才诗人们这种共同的儿童式的真诚、纯净与敏感,成就了诗歌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