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篇
教育   342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正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告别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海子从1983年毕业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一直到1989年,他的诗歌创作大多在法大昌平校区的家属院内。他生前曾担任学校345诗社的指导老师,与法大多位老师有过来往。海子去世后诗歌整理成集,陆续出版,他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新闻部在海子25周年祭日之际,联系采访了当年海子的故人,造访海子在法大的故居,缅怀海子在法大的诗歌理想和1980年代特有的文学风尚。  相似文献   
32.
吴国祯 《学语文》2002,(3):30-31
我第一次接触海子的作品,是1990年就读师范之时,老师在黑板上将海子的《死亡之诗(之二)》完整地抄录了下来,并向我们说起了海子的死,他诗歌中的麦子和少女。我们在底下吟咏着海子的诗句:  相似文献   
33.
张器友 《学语文》2002,(5):30-32
本刊曾于第三期发表了两篇介绍海子诗歌的文章,本期安徽大学张器友教授的文章从读者尚未注意到的另一个角度,分析海子诗歌的颓废情怀,以期引导中学生全面理解海子及其诗歌。  相似文献   
34.
海子与叶赛宁是两位天才的诗人,都是一种绝望状态中的写作者,在少年时代就已对大自然的一切有着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而正是天才诗人们这种共同的儿童式的真诚、纯净与敏感,成就了诗歌的辉煌。  相似文献   
35.
十多年的海子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这些成果的进行全面的回顾和评价,旨在把握这一研究领域中的基本情况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方法,将海子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36.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为宝贵的,因为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生命又不仅仅是个人的,它也属于整个家庭,属于所有爱你关心你的人。因而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也是个人对整个家庭,对所有亲人的责任。好好活着,就是对亲人最大的爱,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感恩。  相似文献   
37.
海子的诗如同孩子那天真的微笑。在海子的诗中,可以看到他那独特而率真的风格,看到他对美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他童真的幻想。海子的诗是寒风中孩子逆着光露出的微笑,它能使成熟的人走近童年的梦。即使是看海子的拟题,你也会看到他敏感而乐观的心,感受到那小小的温暖。《以梦为马》像是最精致最不可玷污的碧玉,使人心生爱怜,又像粉红色的微笑,引领着你勇敢  相似文献   
38.
“大地”与“太阳”作为两大元素,构成了海子诗学坚硬的底座。早期,海子在生命的“远游”与“归乡”的冲动中谱就了有关大地的诗篇;后期,他裹挟着粗糙的生命直入“太阳”的烈焰,从而成就了有关太阳的华章。从“大地乌托邦”到“太阳弥赛亚”,处处流溢出海子直面深渊的迷情。这种迷情就是现代语境下的浪漫灵知。  相似文献   
39.
王治澳 《初中生》2008,(1):104-104
海子走了,身影却在世间徘徊。也许他真的不堪寂寞,从而超越灵魂开始新的飞翔;也许他对世间充满无奈,从而摆脱黑夜呼唤灵魂自由。是的,正如海子所说,他的死是欢的。  相似文献   
40.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鉴赏,“见仁见智”或许是比较好的方法。诗歌的思想感情最难把握.人们对海子的诗和海子的死一直有争议,这节课我选择的鉴赏点是对诗歌内涵的把握。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分析诗句,感受体验诗情,鼓励学生积极、合理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