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7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钱君匋前辈是著名的老一辈国画家,篆刻家和书法家,也是老一辈的封面设计家和出版家。由于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是由海燕书店与大孚出版公司、群益出版社三家合并改组而成的公私合营的出版机构,我原系海燕书店的工作人员,也自然成为该社的工作人员了。当时该社的机构是三块牌子,一套  相似文献   
12.
几多痛苦迷茫,几多灿烂辉煌;几多挫折艰险,几多幸运美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中迎来春夏秋冬又送走春夏秋冬。生命犹如大海般变幻莫测,总是在波峰浪谷间徘徊——有时把你抛进无底的深渊,给你带去无尽的痛苦;有时又把你托向浪  相似文献   
13.
1936年7月出版的何其芳的第一个散文集<画梦录>是个怎样的集子?它因其"独立的艺术制作"和"超达深渊的情趣"而获得了<大公报>文艺奖金.然而,对于"这个美丽却又忧郁的集子",历来的书评家,多肯定其在艺术上的成就及其影响,而否定其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4.
聂绀弩(1903-1987),湖北京山人,是我国20世纪文坛卓有成就的作家。1924年进黄埔军校,1925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曾任中央通讯社副主任。1932年加入“左联”,1934年编辑《中华日报》副刊“动向”。1936年与胡风等编辑《海燕》月刊,1938年到延安,不久到新四军编《抗敌》杂志。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的《海燕》是一篇名的散诗,我也非常喜欢。过去一直都是采用“朗读感知——分析结构——介绍作、背景——理解形象及象征意义——延伸拓展”的套路,教得很顺手。连续教了几遍之后,也就有点烦了,就想教出点新意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阅读教学提倡多元解读、自由解读,我也想赶赶时髦,来个新的解读。于是,今年学校组织听课,我对这篇章的教学进行了新的设计。同过去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我没有介绍章的写作背景,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目的是不让学生受背景的影响、受教师引导的影响,能够自由地解读章的内涵。我们采用的是人教版课本,课中没有具体介绍写作背景,但学生对“海燕”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理解比较快,也比较一致,大都是“它是生活中的强,逆境中的勇士,勇于迎接挑战的英雄”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介绍生活中的“海燕”,学生举出了贝多芬、张海迪等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事例.存拓展延伸中.  相似文献   
16.
海滨之雾     
难忘北戴河的美好时光,难忘朦胧的海景,难忘雾中的人生。起雾了……似乎已经在海面上笼罩了好一会儿,因为它模糊了我的视野。等待令人内心无法平静,特别是怀有期望以及好奇的等待。终于在排了整整三  相似文献   
17.
张君成 《出版广角》2013,(17):10-13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当整个社会为"她"世纪的到来而惊叹的时候,出版业也有一股"她"力量,跃跃欲试,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她们年轻,有活力,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们自信,独立,敢于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敢于争取她们想要的东西。她们的出现打破人们对编辑的传统概念,从此编辑们不再是沉寂在故纸堆里面的老学究,或者是带着厚厚镜片的宅男。她们独有的人文气质是最好的标  相似文献   
18.
什么叫公开课?那就是公开出来的课。上个世纪80年代初,特级教师于漪执教公开课《海燕》,电视台进行直播,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她的风采。有人评价说:“上于老师的课,不是在学习课文,而是在跟高尚的人物谈话,是在文字的灿烂世界中翱翔。”据不完全统计,她执教了近2000堂公开课,有近50堂公开课被录像、传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同学少年》2013,(4):23
优雅是清澈的溪流中游弋的鱼儿,从不厌倦单调的生活;优雅是蔚蓝的大海上翱翔的海燕,从不惧怕风雨的洗礼;优雅是险峻的山峰上挺立的青松,从不放弃向上的梦想。一季槐香"即应来日去,九陌踏槐花。"那些介于迷蒙与混沌之间的儿时记忆,在某一天忽然如盘古开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灾区的孩子和幼儿园牵动着全国幼教工作者的心。为了尽快安抚受灾孩子的情绪,同时为家长提供儿童教育咨询服务,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召集北京师大、南京师大的专家和一些幼儿园的老师组成流动幼儿园.分批赴灾区实施儿童教育援助。流动幼儿园计划工作三个月。由理事长冯晓霞教授带领的第一支队伍,于6月18日到达受灾严重的德阳市。以下是冯教授在德阳的工作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在灾区的所见、所想和工作情况。流动幼儿园的老师们充满爱心,在他们身上还体现出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希望这篇日记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参与到对灾区的援助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