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41篇
科学研究   74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54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清朝初年,闯关东浪潮风起云涌.清初辽东闯关浪潮出现的直接诱发因素是辽东招民垦田政策的制定.顺治十年(1653年)颁发的<辽东招民开垦条例>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2.
翟志宏 《兰台世界》2008,(10):53-54
从古代的藏书楼到图书馆,其转型始于清末。清末图书馆经历了三次创建热潮。  相似文献   
173.
《上海档案工作》2008,(12):34-34
嘉兴市档案馆前身是建立于1959年3月的嘉兴县档案馆。1983年撤地建市,扩建成嘉兴市档案馆。嘉兴市档案馆是一个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政务信息公开中心、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4.
马慧玲 《兰台世界》2017,(3):103-105
民国时期,由清朝遗民为主体所编撰的《清史稿》甫经问世便遭封禁,其主要原因是书中渗透着遗民忠于清朝反对民国的价值取向,而《清史稿·忠义传》即是这种价值观最鲜明的体现。中国正史历来有"为殉于王室者修传"的传统,清朝遗民所修《清史稿·忠义传》大量收入辛亥革命时期为清朝效忠死节者本是应有之义,然而遗民在此传中通过种种笔法及暗示,传达出其对前朝的怀念及对民国政权的敌视。  相似文献   
175.
自康熙年间 ,新疆地区已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到嘉庆年间止 ,这一百多年间 ,朝廷对新疆的管理却一直采用委派将军、参赞大臣等“镇守”的办法 ,缺乏一套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这显然不利于有效地开发、管理新疆 ,不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清代学者龚自珍反复陈述清朝边疆形势与前代大不相同 ,“中外一家 ,与前史迥异” ,汉唐时代的“凿空”“羁縻”办法已完全不适用了 ;今天的迫切问题是朝廷如何在新疆建立起健全的行政系统 ,“疆其土 ,子其民 ,以遂将千万年而无尺寸可议弃之地”。基于此 ,龚自珍第一个明确提出新疆设…  相似文献   
176.
《教育文汇》2008,(4):11-11
近来从媒体上看到了不少关于“读史热”的报道,从阎崇年、易中天、李亚平到当年明月,从《正说清朝十二帝》《品三国》《帝国政界往事》到《明朝那些事儿》,一股全民“读史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前列也总是挂着这一类的读物。那么。大众真的这么热爱读史吗?  相似文献   
177.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天空里,闪耀着许多璀璨的星星,清朝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就是其中的一颗。这篇文章被许多人认为是说中的名篇,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更是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78.
同胞翰林     
清代康熙年间,歙县唐模村(今属黄山市徽州区)许承宜、许承家兄弟二人俱考中进士,一授庶吉士,一授编修,均属翰林院,故有“同胞翰林”之说。  相似文献   
179.
有一年,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一家有钱人家教孩子读书,东家很小气!每天只有萝卜一个菜,先生很不满意。一天,东家要考查学生的功课,吃饭前,先生嘱咐学生说:"你看我筷子夹什么,你就对什么。"学生应允。  相似文献   
180.
周敬国 《知识窗》2006,(12):26-26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许多国家在国际交往或国家举行隆重纪念性活动时,演奏国歌已成为一种惯例。我国清政府也模仿西方的做法,曾派人赴英、法、俄等国考察,为应付国际间交往草拟国歌的词、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