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362篇
科学研究   74篇
各国文化   76篇
体育   378篇
综合类   147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184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徐蕴 《兰台世界》2016,(2):116-118
笔者主要借鉴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中来分析和考察清末民国时期华北平原地区基层地方社会控制。在生态演变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华北平原地区独特的地方社会结构,尤其是村庄结构,人们对地方精英的依赖关系也由此形成,进一步影响到国家权力的作用。在清末民国时期这个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其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的演变更为复杂和剧烈。  相似文献   
102.
杨天地  赵立光 《兰台世界》2016,(15):124-125
在维新运动及清末新政时期,随着西方的各种制度不断被人们所了解,英语教学的各种方式、方法也被相继引入中国,将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英语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充实,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主动投身于英语学习的浪潮。科举制的废黜及新式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进程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英语教学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和提升,英语教学终于在中国传统的教学体制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3.
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曾经火热荧屏,其扎实的剧本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戏剧性的情节设计、生动的人物形象、精良的制作质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显然,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北平无战事》并未拘泥于传统历史剧对严肃的主旋律主题表现与概念符号化的“高大全”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是另辟蹊径,将戏剧艺术的假定性与历史的真实性相结合,做到了艺术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共振。历史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是该剧最大的亮点,桀骜不驯又满身正义的方孟敖、严谨精细又忍辱负重的崔中石、满腔理想又悲观犹疑的梁经纶、兢兢业业又传统严厉的方步亭、正直果敢又忠于信仰的曾可达、见风使舵但又真性情的马汉山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位老者虽然戏份不多但足够抢眼,他就是焦晃扮演的燕京大学副校长何其沧,具有民国知识分子典型的两面性,集东方的传统性与西方的现代性于一身。  相似文献   
104.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清末民初的社会风俗在近代化起步后受社会进步思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呈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其间,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们对“天下移风”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对清末民初移风易俗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理论上积极倡导,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扬移风易俗的意义,主张剪辫易服,废除跪拜,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婚姻自由,并组织风俗改良团体,制定法令,发表演说等。二、他们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的同时,更以可贵的勇气身体力行,成为铲除社会陋俗、树立社会新风的重要力量,并体现出大多以西方国家的习俗为楷模、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参与领域广泛和女留学生更为注重妇女解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5.
清末民初蒙古地区的边疆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清末民初蒙古地区危机产生的原因 ,阐述了危机的过程 ;揭露了沙俄阴谋侵占我国蒙古地区和少数蒙古王公喇嘛卖国求荣的丑恶行径。蒙古地区各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 ,进行了英勇斗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和蒙古封建的反动统治 ,为巩固各民族的团结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6.
《杜隐园观剧记》是一部研究晚清至民国时期温州地方戏曲的珍贵的日记体史料。日记记载的戏目、剧种、班社、戏俗等的数量和种类,比较清晰地反映了这个时期温州戏曲的繁荣。在这个整体繁荣的背景下,受乱弹班冲击的昆班和高腔班在困难的境况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另外,官府禁戏、戏价低廉、伶人地位卑下等现象也体现了艺人艰难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07.
长期以来,清末新政被简单地当作一场“反动运动”而打入冷宫.本文则认为清末新政时期由于工业化高潮和民主化高潮的相继出现以及社会体制改革的推行,导致中国现代化正式全面展开,促使中国社会开始大规模地从传统农业专制社会向现代工业民主社会转变,同时也为此后的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8.
清末的政治近代化努力 ,自戊戌变法始 ,历新政而至辛亥革命 ,经历了由改革到革命 ,由体制内到体制外的转变。本文主要说明我们在这些近代化努力的教学过程中亟需重视的四个问题。一、当时统治中国的是满清王朝 ,常以一己之私病天下 ,而进一步引发社会矛盾激化。尽管康熙帝以其雄才大略 ,确立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皇权专制为官僚政体的核心 ,使清政府由满洲贵族政权转变为满汉贵族地主专政性质 ,但是其“非我族类”的“私心”从不见消失 ,其文字狱的严酷、其政权组织中满汉官吏的职位设置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推出 ,都体现了满清贵族防止“外…  相似文献   
109.
西医学的传播有许多种途径,而兴办医学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近代中国由于西学的倡导,西医教育在中国起步并发展起来,改变了传统医学师徒传承的传播方式,对中国医学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意义。本文从传统医学教育方式转变过程的角度,探析中国西医教育体系在近代中国的确立和发展,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0.
曲博 《华章》2011,(34)
“新词语”在词汇、词汇史研究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不研究“新词语”,根本谈不上词汇史的研究,而共时范围内的词汇研究也是很困难的.“新词语”总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一个共时时期的词汇,总是包括原有词语即从上一个时期继承来的词语和这个时期产生的“新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