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777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76篇
体育   124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9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少林拳与巴蜀武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目前流传在四川地区的少林拳受到巴蜀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风格特点与技理已有所适变,呈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林武术。诸多史料和事实说明,少林拳在巴蜀武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巴蜀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姓氏     
《历史学习》2006,(7):14-14
  相似文献   
103.
张志勇 《体育学刊》2004,11(6):52-55
明清时期,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开设的永年太和堂药店,在杨派、武派太极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正是由于太和堂药店的存在,陈派太极拳才能够传播到河北永年,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永年(广府)太极拳的开展,以及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客观、真实地对清代永年太和堂药店的历史以及河南温县和河北永年两地的太极拳活动进行研究与评价,对清楚地梳理我国太极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科学地解释太极拳继承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4.
通常认为武则天家族为周平王少子之后裔,秦末赵王武臣为其直系祖先,这种说法很不可靠。通过对武氏家族从原籍沛县先后迁往梁邹、沛国、江南等地,最后又北上定居于文水的经过进行了考查,认为秦末跟随刘邦起义的沛人武儒才是其最早的祖先。对自武儒以来以武士家族为主的武氏世系及四个支系的繁衍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考证。对史籍、谱书、碑志记载的讹误进行了鉴别与勘证,重点纠正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的多处讹误。  相似文献   
105.
台湾《联合报》自1959年元旦起,在《万象》副刊上开辟"珍邮漫话"专栏,由刘能超主笔。专栏文章介绍名家集藏、前人经验、邮坛掌故、珍邮源流及中国邮票在世界邮坛的地位等。因作者收集  相似文献   
106.
林俊岸 《武当》2012,(11):22-24
三、贤侠剑道之余风,萌生了早期太极拳"习文达理,怡性养情而为贤士;除暴安良,浪迹江湖而为侠客;文武同参,以剑通神而为剑仙;披执慧剑,向道成真而为合道之人,自此三界往来,通达无碍,古今万年千劫,亦如刹那。"(李兆生《太乙金编》)此贤侠剑道之谓也!"汉唐之际,随着社会文化与思想的并兴,当时,有学识有品德之贤者,随着正义感的浸染熏陶,以剑求道,剑道合一,从而发展塑  相似文献   
107.
丰湖书院是惠州文化历史的产物,它的创办和发展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历经风雨,但依然既往传承而弦歌不辍,其教育蕴涵的办学特色,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章学诚提出的,本文从目录学目的、图书分类、目录学方法等三方面阐述了以该思想为核心的章氏目录学理论及方法体系对目录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泥泥狗"作为河南淮阳太昊伏羲陵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庙会期间林林总总工艺泥玩的总称,名称本身体现着人与狗之间的原初友好和独特关联;蕴涵着农业文明中人们对土地的神圣之感和深切之情。本文试以河南淮阳一带"泥泥狗"这一民俗语汇为个案,对其个体的民俗语言的形成作必要的究源探微和揖往钩沉,并进而尝试对其意蕴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110.
S.555和P.3738残卷录有<李峤杂咏诗注>,这是迄今发现敦煌唐人诗集的唯一注本,殊为可贵.笔者拟通过将敦煌本与庆大本、明铜活字本、<全唐诗>本相比较,从而对李峤<杂咏诗>的版本源流试作探讨,以此看唐代五言律诗的逐步定型、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