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溥仪配眼镜     
凡是见过末代皇帝溥仪照片的人都知道溥仪是戴眼镜的.视力不佳就配一副眼镜来矫正,这是一件在今天对我们来讲极为普通的事情.那溥仪当年配眼镜的情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82.
“末代皇帝”溥仪的著作权再起官司。据北京铭德律师事务所透露,被称为“中国溥仪研究第一人”的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庆祥,一纸诉状将同心出版社告上了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自己参与了《爱新觉罗·溥仪日记》的整理注释工作,同心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我的前半生〉附十年日记》中的《溥仪10年日记》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要求索赔人民币10万元的经济损失和人民币5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法院已立案并将于6月19日在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相似文献   
83.
林谷 《出版参考》2009,(9):22-22
1922年5月,在胡适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颇有趣的事:5月17日他突然接到逊帝溥仪从紫禁城打来的电话,约他到宫里来“谈谈”。这件事很快传了开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宫里那帮老臣听说皇上私下见了这位“危险人物”,都气急败坏得“像炸了油锅似的”,而“左派”人士则群起而攻之,痛斥胡适想当“帝者师”,是“民国叛徒”。  相似文献   
84.
吴瀛  一览 《出版参考》2005,(9):19-20
1924年11月驱逐清废帝溥仪,我那时33岁,正在盛年,按说在那一片政治乱象的非常年代,本应以一支秃笔,靠书画诗文,隐遁逃避,独善其身,终其一生。却反而在时局的制约之下,蒙当时执政的诸多大人物抬爱,欲以文吏治国,请我做了北洋政府内务部警政司的第三科科长(注:当时没有公安部),主管的是外事警察,以及地方治安,并且兼着许多公职。其时北京市政府还称市政公所,我也兼着坐办,(相当于现在市政府秘书长)。其中的主要责任,乃是对废帝溥仪与“清宫”事务的监管。  相似文献   
85.
追忆纪卓如     
蔡祥斌 《新闻前哨》2014,(10):86-86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名记者纪卓如同志,静静地走了。按照他生前的意愿,丧事从简,连骨灰也没有留下,只给他的亲友、他昔日的老同事、老部下留下不尽的哀思与怀念。纪卓如同志是广播记者的楷模。1984年夏天,又一批年轻同志加入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行列。为使这批新鲜血液尽快成长,台里专门举办了青年记者学习班,邀请纪卓如同志给年轻同行讲课。  相似文献   
86.
末代皇帝溥仪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出庭作证,当年他在法庭上说了些什么?这个历史事件最核心的档案文献——庭审记录,国内外大都处于未开垦状态.即便日本东京涩谷的那幢大楼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凭借逐字逐句记录了法庭上每一句话的庭审记录,后人完全可以在时隔60多年后,再一次“回到”当年的法庭现场. 溥仪忐忑出庭 1946年8月16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来了一位特别的证人.来者一副东方面孔,身着一袭深色西服,戴着圆框眼镜,在场的大多数被告和中国检察官们对这位新来的证人毫不陌生,他就是清宣统帝、“满洲国执政、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相似文献   
87.
1912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日,离辛亥年结束还有5天,南方已是春风拂动,京城仍然寒风料峭。这一天清晨,隆裕太后携6岁小皇帝溥仪在紫禁城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布了退位诏书。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仅仅4个月的时间,大清帝国就彻底灭亡了。  相似文献   
88.
2011年9月7日,《中华读书报》刊登的《三位与〈我的前半生〉有贡献者》中有句话这样说道:此书《圣德纪述纂要》专述溥仪就满洲国执政后一些起居情况。由中岛比多吉、林出贤次郎及宝熙、胡嗣瑗、沈瑞麟、张海鹏、熙洽等执笔,极尽腼腆之能事。其中的腼腆显然用错了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