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0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1.
利用潜科学的思想方法,研究了科学潜能的蕴藏方式和开发的途径,探讨了潜科学的培育客观、实证、进取精神和陶冶科学道德等科学教育功能,给出了把潜科学融入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2.
首次对物理学体系进行潜科学分析,探讨了物理学体系的进化过程,分析了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两次大潜变的产生原因、主要阻力、潜变标志、潜变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物理学各个发展时期的潜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43.
首次给出了对科学学派进行潜科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对科学学派进行潜科学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4.
0引言潜科学是中国科学工作者于1979年提出来的,它是指潜在形态的科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科学认识过程未看,它指的是孕育中的科学,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产生都有一个由潜到显的过程,即存在一个孕育的阶段,把处于孕育阶段的科学(或科学胚胎)称之为潜科学;二是从科学发展曲折性来看,它指的是处于待显阶段的科学,一种科学理论的诞生,并不是都能被学术界所承认,而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被忽视、排斥、压制、埋没、摒弃、扼杀,有一个蒙难的过程,我们把虽然认识上已达到显阶段,但没有被学术界确认,仍处于潜在状态的科…  相似文献   
45.
首次把潜科学应用于化学教学,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对化学进行潜科学分析,把潜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化学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起到了开发潜能、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培养素质、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作用,教学效果显著,创造性地给出了一套把潜科学溶入化学教学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46.
给出了对科学发现进行潜科学分析的一般方法,总结了科学发现的潜在规律,探讨了科学发现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并讨论了对科学发现进行潜科学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首次把潜科学用于物理教育,并作为“系统工程”来研究,构造了潜科学在物理教育中应用研究的理论体系框架.首次系统、全面的探讨了潜科学的科学教育功能;对物理学体系、学派、重大实验,进行潜科学分析,拓宽潜科学研究领域;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科学论争、科学失误的潜科学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升华.将潜科学引入编辑学研究领域,提出潜科学与编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新方向.开设“物理学的潜科学与分析”课程,创立了理论框架,出版了专著,把潜科学用于基础物理学各门课程的教学,更新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在教改实践中独创性地给出一整套把潜科学融入课堂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在数学、化学、生物学的教学中推广应用.在研究与实践中,通过对物理学体系、学派、发现、发明、蒙难、论争、实验、成败、伯乐、前沿的潜科学分析,集科学学、科学方法论、科学史、自然辩证法、人才学、逻辑学、社会学等为一体,有机地融于物理教学,开辟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8.
科学自身不能定义什么是"科学"。"科学"概念已非科学范畴,而是哲学范畴。科学与非科学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所以"伪科学"与科学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伪科学"缺乏"可操作性"。不具"可操作性"的概念或命题不应该列入法律条文,否则将使法律失去应有的尊严。所谓"伪科学"实际上是科学发展链条中"潜科学"阶段的产物,应该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49.
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今物理教育乃至整个科学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改革问题;然而,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至今仍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在进行“潜科学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工作中,将潜科学的理论与思想方法融入物理课堂教学,达到了培养素质、提高能力的教学改革目的.本文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将潜科学融入光学课堂教学,探讨教学改革的规律.  相似文献   
50.
首次给出对科学失误进行潜科学分析的方法,并从理论上分析杰出物理学家产生失误的各种原因,探讨了失败与成功的关系、如何确立科学的成败现以及失败的潜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