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6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352篇 |
科学研究 | 7篇 |
体育 | 1篇 |
综合类 | 4篇 |
信息传播 | 1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支粉笔一张嘴,四十分钟讲到尾”。这种死气沉沉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存在弊端。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推进,新理念已日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真实有效、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是老师的向往与追求。可由于某些老师对课改的新理念缺乏深入理解,对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握,盲目地跟风,拘于形式丢弃真实有效,使数学课堂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么求得课堂的热闹你有过类似的误解吗? 相似文献
52.
近些年来教育界围绕教学对话展开的研究大多是对“对话教学”的一种描述,都是在“单纯灌输式教育”被改造后的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对理想的“对话式教学”的设想。而所有这些内容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传统教育困境已被打破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教学改革的第一阶段,放在如何实现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灌输”、“独白”式教学过渡到“对话式教学”,找出“对话式教学”实施的根本条件,真正解决我们目前实施“对话式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和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53.
实施新课改后,我听过不少数学公开课,感触颇多。课改的理念已导致教学方式的改变,现今的教学方式从原来的灌输式变为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学起来有趣多了,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相似文献
54.
农村素质教育倡导已久,课程改革推行多年.但从实际状况看,许多农村初中的教师依然高压、强制、灌输式地教,这势必造成学生被动、沉闷、应付式地学。叶圣陶早就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其实,教即一种辅助,自觉、自主、自励学习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三维助学”体系正体现了这样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5.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应只注重语法记忆和单词。教师应积极的创造机会、营造一种主动学习的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提高阅读效果、培养阅读能力,是值得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曹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159-159
中国的基础教育闻名国内外,"灌输式"教育功不可没。然而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我们渐渐发现了中国式教育的弊端,一味地灌输式教育会抹杀中国学生的创新意识。于是,教育改革年年新,高等教育中也渐渐出现了"分享式"课堂这样创新的字眼。本文针对"灌输式"课堂与"分享式"课堂的不同,着重论述新兴的教育理念——"分享式"课堂对于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增强该课的实效性,教师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58.
新课程改革向我们指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重智育轻思想情感教育,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书本知识轻外语实践, 相似文献
59.
在教育改革的口号下办学已经多年,今天,我们终于走到了课改的历史交叉口上。面对全国上下如潮的改革声浪,望着优秀学校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改革态势,忍受着传统教学方式那种高投入、低产出,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的“鸡肋”式折磨,肩负着学校振兴教育的沉重压力,我们必须在艰难中做出一种抉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彻底性的转变——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课堂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高效课堂。必须创新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60.
学校法制教育的深层次目标是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在反思传统法律意识培养方法倾向于灌输式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情感态度为起点,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提出与生活联系更密切的渗透式法律意识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